最近,我患上了一種叫做35歲憂慮癥的病,在看完一篇關于35歲后就要失業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在朋友圈里看見的,當時就是很隨意的點擊進去。看完之后,心里就沒有那么輕松了。
文章講的是你現在25歲,工作很容易找到。但,10年之后你又有什么能力去和那些剛畢業的“狼崽子們”競爭。論體力,論精力,論拼勁都遠不及他們。有人會反駁,10年之后我的工作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這就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啊!話有些道理,但是并不是全部。工作經驗豐富對于你工作了10年左右的公司一定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換了一個公司,可就未必了。每個公司的盈利運作模式都是不同的。你的所謂經驗在人家看來根本不值一提。那篇文章,我讀了兩遍。很贊成作者的想法。也有不同的見解。35歲的我們大多數,都“老無所依”。面臨著被辭退或者不被重視的風險。這些前提是你之前的十年搖擺不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想要賺錢,還想要理想。結果,一無是處。也許是每行每業都有所涉獵,但很淺;也許是只做一行,但沒有用心,渾渾噩噩度日。這兩種人,在十年之后是最先被淘汰的。
說實話,我也是渾渾噩噩這類人中的一個。有相同,有不同。相同的是,都在當溫水里的青蛙,不咸不淡的活著。不同的是,我這只青蛙還有一點點的想法。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達到什么樣的高度,過什么樣的生活。但是,沒有跳出溫水舒適的決絕。我身邊的伙伴兒也是這樣。她們知道現在的工作不是他們喜歡的,和他們規劃的職業生涯大相徑庭,但也沒有辭了它的勇氣,因為生活。怕找不到更好的,只能暫時茍且的活著。于我,于我的伙伴們來講,最大的問題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更好的工作,擔心離職之后沒有公司要,擔心溫飽都成了問題。這些,真的很重要。沒解決眼前的生活問題,還談什么未來。這很務實。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我自己想了想。究竟是向眼前的安逸妥協,還是努力爭取到更好的生活?最后,我想通了。今年25歲,還有可能。假如自己再繼續安逸,繼續舒適著,35歲失業的大軍中一定有我。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奮力一搏!不能被這短暫享樂蒙蔽雙眼。
和我年紀相仿的朋友,僅以此文給大家敲個警鐘。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再繼續鼠目寸光的只見眼前了。努力了,即使沒有成功,最起碼不會遺憾。
我今年25歲,還有10年的努力機會,珍惜時間。
可能我真的患上了35歲憂慮癥,也希望你們能被我傳染。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