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家姑娘的小兒班到我家老弟的小學教育,我有點費解啊。
畢業后的一個月工作認識到很多在外漂泊的人。他們都為人父母,但是工作性質導致不能日日陪在孩子身旁。常常接觸到的便是貝姐,每天下班之后她真的是手機不離手,一會兒視頻,一會兒語音,忙的不亦樂乎。在她高亢的語調中,耳朵里也接收到不少的信息。
她家小姑娘今年剛上幼兒園,他們夫妻工作離家在外,小姑娘都靠奶奶,姑姑照看著,但幼兒園里的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父母去盡職。貝姐的微信小兒班每天閃爍不停,今天需要每個家長去買一個毛絨玩具,明天列出一大份清單讓家長們依依買齊... ...先不說貝姐離家在外,家中老人不懂,就算在家的媽媽們也累的夠嗆。
貝姐前段時間剛好回家,清單上小到氣球、膠水,大到小熊、盆栽,一家店還買不齊全,放學之后足足跑了好幾條街才買全了清單上所列的物品。后來,家長們也是筋疲力竭,學會分工合作,安排幾個人購買分攤。這個做法,孩子年幼無知,肯定是家長們的活兒。這是在考察家長對街道、店鋪、物品屬性的熟悉程度?還是在鍛煉家長們的精力充沛度?撇開這是家長對子女的義務和職責的道德綁架,我覺得大家上班工作已經很累了,而且這關系到一個家長時間的問題,擅長與否的問題,事情緊緩的問題。從人力方面來說,貝姐還好,家里有奶奶,姑姑顧家,可那些夫妻雙雙的呢,那些單親家庭的呢?從時間精力來說,畢竟不是每個家長都是全職的家庭主婦,上班、賺錢、養家、還要支付小兒班的費用啊!工作時間大家可能都在上班,下班之后什么事情都不干去做這些,疲于老師布置給家長的任務,還不能應付,畢竟是自己家孩子用。不是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嘛,我也覺得是不是她家姑娘上的幼兒班不太好啊,是不是為省錢上了個便宜的啊。我提出我的疑惑,可是貝姐的回答果然刷新了我的世界觀,現在流行的什么劃學區上學,導致只能上這家小兒班,嗯,好吧。學費呢?對于他們那個城市的物價來說,上萬的小兒班也算的上是高價了啊!嗯,我有點不太懂了。
那天貝姐又在安排家里老人帶毛絨玩具,說是群里通知家長,每個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寫上名字和小朋友們一塊玩。聽到這個,我有些許費解。小兒班這個做法是讓小朋友學分享,是好事。可是,拿著最喜歡的玩具是讓他們學習如何忍痛割愛?學會就算我再不舍也要學會分享?學會看上別人的東西,在喜歡也得還給別人?還是學會物品等價交換?如此大公無私。可是那是小孩子,黑即黑,白即白,容不下一點灰色地帶,沒有成熟的心智去思考這些做法得年紀。果然,貝姐說,拿她最不喜歡的那個玩具去吧。對呀,小孩子,什么都逃不過我喜歡的年紀,小孩子喜歡便是要撒潑耍賴屬于自己的年紀。我不太理解了。
跳過小兒班升到小學來說,我更是懵逼了。最近家里有點事,回家幫老媽照看老弟,每天按時按點接送,并且負責學習教育!沒錯,學習!每天做的作業需要家長的簽字,簽字之前要好好的檢查作業,保證正確率!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最近有好好學習小學三年級的每一門課程。
我沒想到我的簽名有一天也可以值錢!老弟是個不太上心的小孩,毛里毛躁的,我覺得是老媽慣的,但是一下也不太好被我修理過來,盡量吧。我知道他們的作業需要家長檢查,于是他寫完之后檢查了,但沒有簽字。許是他覺得我應該知道簽字這事,看到我檢查并讓他修改了一個錯題后,把書扔到一邊寫起了其他的作業。第二天,老媽問起簽字這事,我懵,立馬給老師打了個聲明,是我的失誤。
這個事吧,嗯,我們有錯。第一,老弟對自己的事不上心,他的錯。第二,我沒盡職,我的錯。第三,只要是沒簽字就和沒有檢查是一個道理,嗯,畢竟口說無憑,我認。第四,法治社會還得依法辦事,不給自己找借口,不給別人留漏洞,嗯。于是,我的第一筆簽名費十塊錢就這樣交到了老師那。我想想啊,老弟沒有聰明的頭腦在小小三年級就可以賺得人生第一桶金,是家長的教育經費。
撇開世俗的金錢去談論這個問題。讓孩子養成一種做完就等著家長給檢查,然后再改錯題去贏得老師一個個鮮紅的對勾?我覺得老師你這是批的我的作業,不是他的,優也是給我的吧。看著群里對某個學生家長的批評,說沒好好給孩子檢查作業,不盡家長的責任,我懵逼了。要你干啥?哎,這樣說有點不禮貌啊,可是這是真的。這個小年級的小孩子們還是處于貪戀老師夸獎,奉老師為上的階段。家里家長都管不了的孩子,但在老師那里,一句夸獎就能高興一天。當然,老師的一句嚴厲的話,就能委屈的掉淚的年紀,作業的錯誤,老師的批改指正能讓他印象更深刻吧。衣食無憂、手心向上的年紀,你罰了錢之后,他們哪里懂得錢來之不易的道理,還是說讓他們記恨家長讓他在老師眼里染了一抹灰色印記。
有事請假半天,也不耽誤學習的進程。問了其他小朋友留的作業來寫,就說這個生字組詞啊。明明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字不但有N個意思,還有N個組詞。他們一個字讓寫兩個組詞,我說,你看了那么多書,寫吧,詞會組吧。他說,不,只能寫老師課上給我們念的組詞。What?我有點蒙,我說,沒事,老師的水平可以認得這些眾所周知的詞的。他說,是同桌互相檢查,可是,我之前組的詞,沒按老師的寫,他就說我的是錯的。額,其實你可以讓他去查字典的,他說你的不對你就讓他去查字典,據理力爭順便讓他多學幾個詞。
于是,我又在想了。老師這樣的做法是在局限學生們的開拓性思維?你不能扼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啊。這樣的做法是在培養同桌之間的學習風氣?也不對啊,他不懂的詞就說是錯的,這個路徑不對啊。這是從小鍛煉學生有理便要有說服對方的這種氣魄和口才?理性思維從娃娃抓起!
我的打開方式是不是有點錯誤啊。我這大中午的12點接回孩子,12點半吃完飯,他先寫作業,我這洗碗,然后處于檢查作業,修改作業,簽字的循環模式下。一抬頭,哎呀,你該去學校了。送娃上學,我去上班?我這一天都干了嘛?家長適當的管理孩子并解決問題不錯,錯的是把這當成一種道德綁架的責任和義務。我有點不懂了。
哎呀,微信又響了。群里說發下今天的作業,把這張圖片讓學生抄下來做了。嗯,老媽說不能讓他依賴于不記作業靠問人,不能看手機。我給他抄下來?嗯,現在的家長們也挺累的啊。不但要賺錢養家,好好工作,好好當爸媽。我默默的邊寫文邊給他敲到了電腦上,等等,這是什么鬼,好吧,老師批作業不太認真啊,錯字也不給改改,我還不能說話,惹得老師不高興,我老弟的日子不太好過啊。
現在的教育,我有點不太懂了。感覺好像老師教的都是家長,還不是受之以漁,難道需要自己慢慢頓悟?
我有點不敢想象未來。我這才兩天時間就有點暴躁,媽媽們這是已經把這種不該當成習慣的習慣又當成習慣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