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因為今年忙著找工作與準備畢業(yè)論文,所以三個月的時間還沒仔細回想就過去了。新的愛好是音樂劇,入坑劇是悲慘世界。目前還只是新粉,看的數(shù)量加起來并不多,不過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舊不自覺哼出了其中的旋律比如魅影。
看的書籍最多是日本作品,大都是關于戲劇與推理的。在國內(nèi)備受喜愛的是川端康成、東野圭吾與三島由紀夫。遺憾的是這三位作家我看的作品甚少甚至沒有。川端康成的的《雪國》從高中至現(xiàn)在倒是完整看過兩遍,也許是本人天生缺乏美感的敏感度。因而,想起來的時候只覺得很飄渺。若是從目前所閱讀過的日本作品中最有印象的是谷崎潤一郎與太宰治,許是他們個人風格或情緒太過強烈了、太過有力深刻了。谷崎潤一郎小說中個人對《細雪》喜好程度一般,最愛是《癡人之愛》與《各有所好》。因為我覺得其中的夫妻關系很有意思。
國內(nèi)小說在今年看過的比較有印象的是馬家輝《龍頭鳳尾》。若自己沒記錯的話,馬叔以往寫的多是短篇文章。《龍頭鳳尾》是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小說從總體來看還是覺得不錯的,有幾處細節(jié)我也很喜歡,比如陸南才與張迪臣紋身那段描寫。但有一點不喜歡的是其中有過多的道理就這樣直接抒發(fā)出來,太過明了總覺得不好。
為了找工作也算是面試了幾份工作。因自己出身于普通院校,加之自己又是普通院校中最為普通的一類學生。可想而之,對自己未來的工作也不敢有過多要求。自己始終在滿懷熱忱與絕望自棄中徘徊,一些話是無法說出來的,會被人當成不正常。
前幾日看《奇葩大會》,里頭有位選手因三觀不正被叫停。某位主持人說在他身上看到慌亂的緊迫感。這位選手與我年紀相仿,因而也反觀自身,是否自己也是沒有找到正確表達的方式。年輕人處在面臨畢業(yè)的境地如何不慌張?(指自己)當變成老油條去教育年輕人的時候自然都懂。可是當別人說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名詞。這樣會有強烈的自卑感,自己竟如此無知。巴不得立刻能把所以自己不懂的東西都系統(tǒng)地了解一遍。
今日突然有一個強烈的感悟,老師是多么有分量的一個稱呼。在我心里,老師跟先生都是極為讓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