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上寫日記好像又盛行起來了,在簡書或是微信公眾號上認真地寫,感覺堅持不了就組團堅持寫。我也湊趣啟封了簡書這本日記,就從我關于日記的回憶寫起吧。
第一個日記本,其實是小學時的作文本,因為是老師布置下寒假作業,寫十篇日記,上交,還要評比。既然是寫給老師看的,就專揀老師想看的寫:挑一些平淡中又有點特別的居家勞動類的事寫,比如包餛飩,打掃公共走廊,既有生活氣息又方便在結尾升華一下愛勞動,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所以那時的日記只能算是作文作業,沒什么感情,本子自然也隨手扔掉,沒有保留。
盡管如此,為完成作業而寫的日記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至少勾起了我想要寫真正日記的念頭。那時流行自己DIY歌詞本,貼粘片畫,彩筆涂涂什么的。我就自己做了一本日記本,封面畫的是一個頭戴插滿鮮花的大檐禮帽的小姑娘,美少女戰士的那種畫風,右側豎版三個大字:日-記-本。前年家里動遷,整理舊物時翻到了它,當時的得意之作現在看來也十分粗糙,但是保存的很好,22年的時光似乎也沒在它身上留下什么痕跡,一翻開就仿佛看到當年小小的我,一筆一畫的寫,一色一換的涂。里邊寫的是看到外校學生或是小混混入我校園,打架斗毆,感到十分憤慨,擔心長此以往校將不校 —— 這正義凜然,憂國憂民的內容和封面美少女的畫風實在違和吶,不過當時冒著傻氣的正直和認真真是太可愛了。
到了初中,我用一本深藍色淺藍色相間的條紋圖案的日記本,記錄著自己和日記本封面一樣無聊的每天的學習狀況。也買過幾本帶鎖的日記本,好像很多心事的樣子,但在里邊沒寫過幾篇。初中的學習雖然機械,但是生活卻有趣,有好朋友,有小團體,有暗戀的男生,有我們集體反抗的老師。但這些都沒寫進日記里,而是記在腦子里了。當時經歷這些時也許只顧著經歷,連記錄或是感慨一下的心情都沒有。也是在初中時,我才慢慢領悟到,日記和作文都是寫給自己的,抒發和展現自己的,文字背后的真實情感和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我高中時的日記里寫的都是自己的心情,充滿壓抑和痛苦,就如我那三年的生活一樣。越是難過的時候寫的越多。字跡潦草,是因為我的手要跟上我的思緒,想到哪就寫到那,不加思索,一股腦兒地寫出出現在我腦海里的所有聲音。寫到憤怒時,在日記里就飆起臟話; 寫到傷心時,眼淚嗒嗒滴到本子上,手也不停,簽字筆寫過淚滴打濕的地方,筆畫都洇成粗粗的毛毛蟲。對于家人,朋友和自己,那些講不出口的道歉,無法訴說的委屈,由衷的懺悔,真心的祝愿統統寫在了日記里。
當了媽媽以后我讀了一些育兒的書,讀到這樣一個我深深認同的觀點:當孩子哭時,要允許和陪伴孩子哭,因為哭可以幫助孩子把情緒流淌出來,情緒流淌出來了,孩子的世界就拓寬了。所以,高中時的日記對于我,就像哭對于孩子,是幫助我流淌情緒的出口,如果當沒有它,我可能會爆掉。
高中時的日記假期帶回家時,我媽偷看過,然后還跑來和我說,她覺得欣慰因為看到我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并且很努力,就是字跡太草,有好多她認不出讀不順的地方... 我裝作沒聽到,馬上走開,我怕再多聽到一個字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和一種惡心的想吐的感覺。后來,我的日記都會藏好,甚至我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也習慣性的把日記本放到衣柜里,夾在衣物中間。
上了大學,高中時沒寫完的日記本就帶到了大學繼續寫。大學四年過得自在悠然,就像經歷了暴風雪肆虐的嚴冬,破土而出迎接春天的小草芽,雖柔弱的戰戰兢兢,也盡情在溫暖自由陽光里伸展著。除了經濟拮據這個bug以外,算得上幸福了。幸福的時光反倒日記寫的少,對床的姐妹每次看我拿出日記本都調侃說:又寫你的月記了?后來連月記都算不上了,總是隔上一段時間才寫一篇,像是和一個老朋友聊聊近況,講講值得記錄的有趣的事和想法。偶爾也在里邊摘抄一些喜歡的段落和詩。
大學結束時網絡日志開始流行起來,博客,MSNSpace, q-zone 賽我小窩等,以及后來的微博,微信,各種個人主頁,各種App。可以記錄生活,抒發自我的平臺也不停發展變化著,多種多樣,欣欣向榮。
于這萬千變化之中不變的是,我還是一直有在日記本里寫日記,雖然如大學時一樣,隔上一段時間才記上一次,但是每次翻開日記拿起筆時,心里就格外平靜。通過紙筆和自己靜靜地呆一會,借助文字再多了解自己一分,再難以啟齒的話,再邪惡的念頭,我都可以自然的寫出來,我努力的誠實面對自己。
如今,看著這20年的時光都擠在這幾本日記本里,我沒有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只是覺得很幸福。這一路走來的陪伴,安靜又溫暖。對我的日記還有寫日記的我說一句: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