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這個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許多中國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機相伴,“手機依賴癥”已經成為社會“流行病”。
隨著社會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大都市。在城市上下班大部分人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的上的時間怎么樣消磨呢?我想每一個上班族都深有體會,當然拿出各種電子產品看電影、玩游戲、刷微信微博......。前段時間有幾款比較火的游戲——天天愛消除、天天酷跑,只要進入公交車和地鐵總能看到在擁擠的車廂中,仍然屹立不倒的人快速的滑動著屏幕。全神貫注的神情無異于醫生做手術一般,到站的提醒通報完畢,發瘋的擠開人群逃下了車。
還有一種低頭族充滿了正能量,在幾年的北漂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現象。就拿5號線和1號線來說,5號線的北終點站是天通苑北,橫穿整個北京市區。隨著深入市區漸漸的車廂多了幾個拿書的乘客,這種低頭族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但是到了一號線拿書的人越來越多,人群中有種莫名的和諧感(一號線途徑北京CBD地區)。在通勤的路上同樣是擁擠的環境,同樣是漫長的路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遣方式。
我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工作太忙太辛苦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通勤的路上、吃早飯的間隙等等,我們有太多的碎片化學習時間被“低頭”占用了。除了學校環境之后,我們沒有機會特定某一個時間段專心去學習一些東西。時間被生活的瑣事分割成若干的片段,既然是片段就意味著時間很短。對待時間也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相反對于電子產品”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普通人之間的差距,不在工作之內的8個小時而在工作之外。
“低頭族”暇時選擇低頭玩手機、平板電腦作為娛樂。而與之相反的,堅持線下娛樂的“抬頭族們”,平均每年能多掙約4000元。現實就是那么殘酷,據網上報道患低頭癥的低頭玩手機一族,大多數人群是窮人。對此人們戲稱有一與低頭族相對而立的族別——以上談到的抬頭族,顧名思義,就是社會充滿正能量、積極面對生活的一部分人。抬頭族、低頭族社交娛樂大不同,導致了“兩極分化”。
在刷牙、洗臉、化妝、等公交、坐公交的間隙也要規劃出需要做些什么,把碎片化時間合理安排,比如公交太吵可以選擇聲音類資訊,相對安靜的環境可以選擇閱讀刊物,刷牙洗臉也同樣可以選擇聲音類的知識。在互聯網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知識,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個卓有成效的低頭族,合理的使用電子產品。書籍我更建議大家使用紙質書籍閱讀,大部分電子書是依附于手機、平板上的(除kindle類外)。偶爾推送的各種通知會打斷看書的思路。上述所不是說戒掉電子產品,而是合理的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目的。
生活在這個充滿欲望的都市里,除了那方寸之間的屏幕還有浩瀚的書海。別讓時間帶走太多的詩和遠方,利用”低頭“同樣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讓未來現在在就來到。每一次低頭的學習,終將離我們想要的生活越來越近。舉頭看盡都市繁華滄桑,低頭閱遍世間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