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專題 :"你和你的小說"
投稿請參照 :"你和你的小說"專題簡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說"專題收稿標準
"斯"文員 :小小白
原文作者 :莊九夫人
原文鏈接 :《瑯琊令之書生意氣|三十六計》
此文講述了一個同門相殘,忍辱復仇的故事。大師兄魏子彥被奪去所有,眼睜睜看著國破家亡,心愛小師妹阿奴嫁給仇人,也就是二師弟,身體殘敗之下淪為乞丐,最后忍辱偷生,借力復仇的故事。
整篇文看下來,沒有太大問題,故事講得有理有據。作者采取一種很討巧的小說模式,伏筆埋得好,讓讀者有心讀下去。
接下來,言歸正轉,撕文開始。
1.主線
主線是比較清楚的,大師兄是君子,強于謀略,但君子斗不過小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家破國亡,自身淪為階下囚,相愛的小師妹也成為仇人妻。雖然復仇成功,但最后的結果也讓人唏噓。看似贏了,但依舊一無所有。
2.環境
文章用了大量的句子來描寫環境,文筆很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環境是要為文章內容和思想服務的,但在這篇文章里,環境描寫太過龐大。
比如第四章出現的三件喜事,佑王和大師兄的對話,短短幾句話,交代的信息可太大了。局面太大,字數太少,前面又沒有絲毫鋪墊,很多信息堆積在一起。讓讀者一下子很難理清到底是在說什么。
還有最后一章,陣前對壘,苦主說前情那一段,也是信息量太大了,同門師弟之名?魏府同袍之義?滅國屠家?做客行軍?迎客酒醉之夜?魏國治世國書?……
鋪得太多太大,涉及內容過多,就像一個頭小腳細,中心圓滾滾的人,怎么看怎么奇怪。讓人感覺作者力不從心,收不回來了。
其實撕文員私下以為,以這篇題材交代的環境完整性,甚至是寫成中長篇都是可以的。比如[瑯琊榜],但作者偏偏在字數這么少的小說中,交代了這么多的內容,實在是太擁擠了。
3.人物
人物出現有七人,苦主大師兄,兇狠的二師兄。左右為難的小師妹,佑王,官差伴瘦二人,可以說,作者在描寫人物過程中,動作,神態,外貌都用了大量的筆墨,可謂面面俱到。做得很好。
但是,作為一篇小小說來講,要分清主次,不重要的人物是不用大力描寫的,這樣會造成整體框架的擁擠之感。
4.情節
情節發展比較流暢,但也有硬傷,前面幾段都比較正常,符合一般古風小說的風格,但在兩位主角見面之后,仇家見面,分外眼紅,應該是劍拔弩張緊張異常的。但我們看看這幾段對話,莫名覺得比較喜感。像是穿越了一樣,請問作者大大,這是兩個人寫的嗎?
例:“哼,南宮陌,感謝你還記得魏某這個半死之軀。
哼,魏之彥,我的大師兄,你還是如此的狂妄
我的陌師弟啊,你還是一貫的假仁假義
兩國軍隊是角逐的棋子?讓我們一決勝負吧.
還有這里:說罷,揚起佩劍,一聲令下,便帶領眾將廝殺起來。
廝殺什么?按前文描寫,這時師弟有上千人,師兄這邊只出現了馬車,侍女和幾匹狼。而山頂上埋伏的人還沒出現。他帶領眾將和誰廝殺?
5.其它
作者古文功底相當扎實,用詞遣句都相當穩妥。但也有不通順的地方,望作者斟酌。
那白鶴兒一得解脫,就撲棱著一雙翅膀,鳴叫著撲向少女,和少女交頸纏繞,耳鬢廝磨,說不出的歡快喜悅。
不消片刻,就被撕咬的血肉模糊
魏子彥往胸前搖著羽扇,面色坦然,聲色俱厲的陳述道。
魏子彥語音顫抖的控訴道。這個“控訴”用在這里明顯詞不達意。
茶水呼嘯沸騰?只聽過寒風呼嘯,茶水沸騰。這里這樣用,真的可以?
以上一家之言,勿氣,勿惱。
特點 : 白白撕文不僅著細,也開始走“鋒”軌了,哈哈!萌妹子也有“利劍”的一面。
特點 : 白白特意在群里露了面,好可愛的妹子!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