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毒龍的程序人生 的投稿。
用OmniFocus實踐GTD一年多了,今年5月份在上海參加了一次GTD演講俱樂部活動,之前對于參考資料/將來也許/項目/上下文的設置、每周回顧如何高效地進行有一些困惑,參加演講活動后,有朋友給出了很好的建議,特別是看到了這篇國外IT人的強文,然后開始改造我的OmniFocus系統,感覺現在的OmniFocus系統更加清晰、方便管理,關鍵是更容易進行每周回顧。主要來說,是更充分地利用了項目文件夾Project Folder,上下文Context,單一行動Single Action,透視Perspective等功能,制定了每周回顧Review檢查表,從而使OmniFocus系統更加的高效。
一、項目文件夾Project Folder
在OmniFocus中有Folder的概念,可以把多個Project放在一起,實際上可以使用這個Folder很好地與GTD理念中2萬英尺高度的思想統一起來,用這種方法將所有項目歸類后,項目更有條理,每周回顧也就顯得更有條理了。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有許多的職責范圍,我當前的項目文件夾是這樣的:
雜事:這個是OmniFocus安裝后自帶的,可以隨便修改名字,是一種Single Action,把一些互不相關、不需要回顧、也無法歸到其它細類中的雜七雜八的東西統統放在這里。
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必須要保持每天的鍛煉,不然無法保證正常的編程工作、生活、掙錢、游玩等等,隨著年齡的增大,對于健康也越來越重視。
高級程序員:作為一個IT人士,雖然現在軟件項目管理的角色更多一些,但寫代碼的能力一直不能丟,C#和Objective-C是我現在的主要編程語言,在Windows和Mac之間來回折騰其樂無窮。
家庭(父親/丈夫/親人):作為一個兒子、一個孩子的父親、一個丈夫也有許多的職責,要孝敬老人、要教育孩子、要合理安排生活、處理家庭瑣事,這里面事項不太多,我統一放在一起管理。
金錢:有些項目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收入,放在這里管理,個人投資、理財的項目也放在這里。
項目負責人:在工作中要負責幾個重要項目,這些項目要逐一管理起來,根據項目的復雜程度,里面還要細分出許多子項目來。
個人修煉:讀書、提高時間管理水平、提高英語水平等等,放在這里。
朋友:與重要的朋友經常保持聯系,這些事情放在這里。聽說要找到一生中可以隨時探討交流的7個朋友,現在感覺已經有2個了,其他的還不能確定。
室副主任:在工作中要承擔一些管理角色,與項目負責人的職責不一樣,這里的職責主要是培訓管理、班組管理和室里的一些雜事。
業余愛好:一些業余愛好,比如打橋牌、下象棋等等,單獨管理起來。
項目成員:在工作中還要在其它項目中承擔部分工作,畢竟是為別人的項目服務,優先級設置得比較低。
用上面的辦法后,可以把這些職責按照優先級的順序排列起來,當然有些職責并不一定非要分出個1、2、3來,只要感覺前5項更重要就行了。這種排列的順序也保證了每周回顧時從上到下回顧一遍,重要的事情也是先考慮。
二、上下文Context
對于IT工作者來說,編程、思考和寫一些較長的文檔都需要專注,而且需要專注1小時以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把這類事情單獨設置一個上下文。所以我的上下文是這樣的:
專注(編程/寫作/思考):放在第一位,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段安排給它;
瀏覽/查詢/閱讀:看書、查看網頁、閱讀資料等等不需要太多的腦力,畢竟現在網絡已經無處不在,在手機上、iPad、辦公室、家里都可以查閱;
打電話/發郵件/QQ:一般我用這三種方式聯系他人,在action的標題中標明是打電話還是發郵件,使事項更具有可執行性;
辦公室:有些事情必須在辦公室才能做;
家:有些事情必須在家里解決;
疲勞/無聊時:腦子不轉時還是可以做些事的,比如讀些花邊新聞、整理抽屜、備份資料、練習腹式呼吸、看看TED、看看博客等等;
會議/交談:召開會議,向他人匯報,遇見某人時要交流的事情放在這里
跑腿/外出:在超市、書店、出差時
等待:委托給某人時把事情設置為這種狀態,對于經常聯系的人,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子項,比如老板、下屬,不經常聯系的人沒必要專門設置一個子上下文,在標題中寫清楚即可,如“等待xxx:提交xxx申請報告”
將來也許:有些事暫時不能執行,設置為這種狀態,與暫停的項目綜合使用
三、參考資料/將來也許Someday/Maybe
個人修煉目標:設置為Single Action類型,把年度想要閱讀的書、提高英語水平等的目標放在這里。用這種辦法可以隨時提醒自己在這個職責范圍內的全年目標是什么,每周回顧時都感覺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項目1、項目2、……:根據個人不同,每個職責之下還有一些項目,有些項目處于正在執行狀態,有些項目處于hold狀態。
個人修煉雜事:設置為Single Action類型,把一些與個人修煉有關的雜事,不需要每周回顧的事情放在這里,比如一些用來培養習慣的周期性Action等等,這樣也減輕了每周回顧時的壓力。
個人修煉的想法:設置為Single Action類型,這個默認的狀態是設置為暫停狀態的,在每周回顧的最后,根據本周的任務飽和情況,看看這里面的有些項目是否可以孵化出來,有些事情條件成熟了,可以著手開始了。
用了這種方法設置后,有些內容并不需要單獨的設置為參考資料,設置為完成狀態的雜事,就可以算是一種參考資料。畢竟大量的參考資料并不適合用OmniFocus來管理,用Evernote還是比較適合的。
四、透視功能Perspective
透視功能是OmniFocus中的高級功能,可以用于將某些上下文組合起來查詢用,但我現在還沒有使用。只用了一種“最近完成”的透視設置。
實際上當你用Evernote記錄了每天的時間日志后,這項透視功能也不需要了。
五、每周回顧Weekly Review
以前在進行每周回顧的時候通常一個下午搞不定,現在用了上面的組織辦法后,再加上每周回顧檢查表后,通常能在1.5小時內完成。
回顧時要注意:確保是回顧,而不是做事,如果事情超過2分鐘,就記下來,而不是完成它。
我當前的回顧檢查表CheckList是這樣的:
打開MacBook,同步OmniFocus
清空iPhone中的照片、GetIdeaZ、iPhone上的掃描儀軟件、U盤,把OmniFocus中的INBOX中的內容也清空
清空工作記錄本
看Evernote中上周的主要內容,總結上周工作(對重要項目還可以統計一下花費的時間),匯總到《每月個人工作總結.doc》文檔中。這項任務通常要用20-30分鐘的時間。
看看未來1周的日程表,看看是否有需要提前準備的,或者需要提前處理,或者還不能轉化為行動的
看看等待清單,是不是已經完成了,或者需要催一下等待的人員?
點擊每個職責Project Folder,回顧其中的每一個項目(這項任務也比較費時)將已完成事項勾去。有時確實在忙于Do Action,有些完成的任務都忘了勾掉,每周回顧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修改某些action的標題,使它更具有可執行性
調整各個action之間的順序,使其能夠反應正確的Next Action
上下文是否合適?
需要調整重復周期?
回顧職責范圍內的創意部分,這個就對應于每個職責里面的“xx想法”部分,根據下周任務的多少和時機是否成熟來定。
另外還聽說有個觸發清單,還不太理解。
經過上述的一番打造,OmniFocus已經成為我一個可以非常依賴的系統,有種心如止水的境界。每天看看日程表上的預測事項,這些通常是有嚴格時間要求的項,有些是提醒今天要開始著手某件事情了,有些是必須今天完成的;再看看加了特別標注的事項,這些事情是對于個人年度計劃非常有影響的一個一個的子項;在選擇事項時,看一下“上下文”,早晨精力充沛時就先做那些需要專注的事情,把QQ之類的干擾性的軟件全部關掉,專注一小時之后,可以休息一下,活動一下,走動一下,執行幾條不需要費腦力的任務,收收郵件、查閱資料等等,如果有精力可以再完成一項專注的任務,這種辦法有點類似番茄工作法,只是時間上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下班了,主要是陪陪家人、鍛煉身體、看書或查查資料。空閑的時候,隨時整理一下INBOX,寫上幾筆時間日志,這樣的一天就相當充實了。
周五下午如果沒有其它安排,是一個每周回顧的時間,按照檢查表執行完回顧任務后,感覺自己又朝著向往的目標前進了一步。總之,完美的系統也是一種輔助工具,它幫你在慢慢的執行過程中漸漸地找到人生目標,協助你充分利用時間,強化你的個人管理,不斷地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