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玉材質;于1986年在現藏浙江省余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先藏于浙江省博物館。
此器是迄今所知同類作品匯總、重量最大、紋飾最精美和神人、神鳥最多者,故被稱為“玉琮王”。玉琮內圓外方,一般用來禮地,是大地的象征。
結語(個人覺得這集結語一般)
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間究竟發(fā)生過怎么樣的互動與流轉,這雙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視著我們,引領我們一步步走向歷史的深處。
反而是前言比較有趣,如下
誰能讀懂這雙眼睛?它仿佛從人類古老而幽暗的意識深處穿越而來,無聲地訴說著先民的愛、恐懼與信仰。
第八集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金玉共振》
夏代;銅、綠松石材質;發(fā)現于1984年秋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現藏于洛陽博物館。
是目前發(fā)現最早 也是最精美的鑲嵌銅器,可以說他的發(fā)現開創(chuàng)了鑲嵌銅器的先河
想想這上面鑲嵌了三百多片薄薄的綠松石片,就覺得先人都特有現在所謂的“匠人”精神,不驕不躁,緩緩圖之。
結語
它們沉默無語,它們無需言語,這雙曾經見證過中國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著人來人往,星辰輪轉。
第九集
《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刻辭骨柶》
商朝;銅、綠松石材質。現藏于中國社會科學學院考古研究所。
我國博物館現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鑲嵌綠松石的甲骨。
在此要提下綠松石在古時的地位——綠松石是王權禮器的象征
上面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可見,最早的成熟文字。
結語
經過演變傳承,從祖先的心里流傳到我們的指尖。
從此,從個體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識、思想、經驗,通過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中華文明得以塑造與傳揚。
此刻,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
曾經一筆一劃地刻在骨頭上。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
超級喜歡這句啊有木有,因為刻骨,所以銘心,這是我見過對刻骨銘心這個成語最好的解釋。
第十集
《后母戊鼎——國之重器》
商朝;青銅材質;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商王的兩個王后,婦妌和婦好,婦好擅長軍事,婦妌擅長農耕),鼎呈長方形。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結語
鼎中的王者——后 母戊,封印著商代密碼與故事的國之重器,今天卻無言自威,呈現著輝煌與強大。
????
第十一集
《婦好玉鳳——鳳凰傳奇》
商朝;玉材質;于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接下來再看看這位奇女子其他的陪葬品
兵器
作為王后和女將,以智慧和實力擔當家國事業(yè),博得眾人的敬重,她堅若青銅。生活中為武丁生兒育女,作為妻子和母親,她溫潤如玉。愛武裝也愛紅妝的雙面佳人,堪稱完美女性的典范。
她跟“后母戊鼎”的婦妌一個掌兵權,一個事農耕,一個祭天,一個禮地,還會給商王朝進貢(羨慕武丁,艷福不淺,不僅有倆老婆,還都這么能干,不進不要錢,還給你上供,厲害了),婦好也能算得上是古往今來獨立女子的鼻祖啦~
結語
豐富的文字與遺物,讓我們有幸認識了三千多年前這樣一位傳奇女性。
婦好的玉鳳,恰似她優(yōu)美的風姿,定格在歷史的風景線上,為后人所景仰。
第十二集
《鸮尊——一只貓頭鷹的待遇》
商朝;青銅材質;于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藏于河南博物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
《詩經.商頌.玄鳥》中所說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所以,商朝人更喜歡貓頭鷹吧,于是,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銅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可是后來貓頭鷹的地位一落千丈
原因在于當時的周朝覺得鸮不詳,然后周勝了商以后自然就洗牌了,由此,鸮就被“雪藏”了,有詩為證
豳是渭河流域,周族部落的發(fā)祥地,大家懂得
結語
從高貴,到不祥,再到呆萌,
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
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
我覺得這句簡直道盡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