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我用了14個小時讀完的,為什么說一個人的朝圣也是一個人的救贖?
本次的“朝圣者”哈羅德,哈羅德在68歲退休時,收到一封來自貝里克郡的信,信的郵寄人是20年前啤酒廠的同事奎妮,得了癌癥,她是寫信來告別的。
他寫了簡單的回信想到街尾郵寄過去,心里回憶起奎妮這個人,那塵封了二十年的記憶中的人。到了郵筒旁沒有放下信,想著既然沒有別的事可做,他大可以逛一逛,走到下一個郵筒再說。就這樣,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
也許是他已經(jīng)下了決心,也許是加油站女孩的鼓勵,又或許是那個他打去療養(yǎng)院問候的電話?,沒有深思熟慮,也無須理智思考,這個念頭一出現(xiàn),他就決定了。就這樣走下去,走去看望奎妮,希望她能活下去。
這一路他遇見了很多人,有的覺得他在做傻事,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有的人給予他幫助鼓勵他堅持下去,好像那份朝圣也是給自己的救贖。他帶著過去的回憶上路,他的父親、妻子、兒子、奎妮。
奎妮是他的啤酒廠會計,奎妮剛來時受到了其他同事嘲諷,她不理會冷漠對待。有一次無意中他發(fā)現(xiàn)了在柜子哭的奎妮,才和這個沉默的女人更近了一步。好像緣分就是這樣神奇,沒多久他被派去做奎妮的司機,接送她辦理業(yè)務(wù)。
相處下來,發(fā)現(xiàn)奎妮很有趣也很好相處,她可以把歌倒著唱。他把他們之間的幽默回去模仿給妻兒,可惜他們并不懂。后來他咂了老板母親的遺物,奎妮為了他擔(dān)當(dāng)了下來,被開除以后她離開了。
他和妻子的感情隨著兒子的去世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妻子搬離了主臥,開始了和幻想中的兒子對話。妻子并沒有告訴他,奎妮臨走時找過他,妻子失去了兒子在怪他也在怪自己。
他們的兒子得了找不到工作,整日酗酒他悄悄的把酒瓶藏起來扔出去。后來抑郁癥侵蝕了兒子的心,選擇離開人世。
他一直在回憶與兒子的相處,他愛兒子可是這份愛一直沒有表達,即使兒子考上了劍橋大學(xué),他還是沒有伸出要擁抱的雙臂和那些表揚的話。即使發(fā)現(xiàn)兒子的酗酒他選擇背地里扔了酒瓶子,不會和兒子正面溝通。直到兒子選擇那樣極端方式離開,他也無能為力。
他不斷回憶他的父親,那個酗酒的父親,母親無法忍受選擇離開,從那以后,家里經(jīng)常住進來新的阿姨,他成了最多余的人。如今,他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兒子愛,也不知道如何和她溝通。
這一路成為了他自己的救贖,一生當(dāng)中唯一一次的沖動遠行,為了救奎妮卻也是解脫自己,他在堅持中懷疑,從懷疑中堅定。一只腳邁向前一只腳,他在途中認識了很多人,還成了有名的朝圣者,他遇到了一個小男孩,一個像兒子戴維的小男孩,一條狗,戴維喜歡狗他沒有養(yǎng)過。即使多人指證男孩偷東西,他還是站在孩子的身邊為他據(jù)理力爭,可是他無法改變一個人。那條狗也離開了他,很多事情注定無法改變。
我覺得人的一生需要有一次這樣的旅行,一次重新審視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旅行。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是當(dāng)局者,解決問題成了一生的難題。當(dāng)放下一切,走在一條陌生的路途時,是否可以跳脫出來,成為旁觀者來看待這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