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次外出學習,我買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和成人版這兩本書。上完六年級下冊第3課《桃花心木》后,我向學生推薦了林清玄散文少年版。這本書中有一部分文章編入教材或者作為閱讀理解短文選入試卷,但往往都是片段,沒有呈現作品的全貌,我想讓孩子們讀讀原文,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內涵。就這樣,我也讀起來了,讀完了少年版,我再讀了成人版。
? ? ? 世間萬事的一切取決于你自己生活和心靈的視角,就如花朵上可以看見銳利的刺,而在刺上,我也能看到斟滿陽光的花朵。林清玄散文就是這樣,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細節去發現美好,樸實清新,如春日姹紫嫣紅中的那朵淡黃的蒲公英般淡雅。讀者能從中得到一些溫柔的安慰,得到幾許智慧的啟發。
? ? ? ? ? ? ? ? ? 感念的心
? ? ? ? 《 透早的棗子園》、《鱔魚骨的滋味》、《刺花》、《過火》、《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今天的落葉》、《長途跋涉的肉羹》……散文集中有許多娓娓道來的童年往事。林清玄家境雖貧寒,但可幸有一對勤勞淳樸的父母,他們是善于表達愛的人,再貧苦的生活也因為這種表達而顯現出幸福的面貌。
? ? ? ? 林清玄小時候家里窮,媽媽從鱔魚攤要來鱔魚骨,熬湯、油炸,想方設法把孩子養得臉色紅潤(《鱔魚骨的滋味》)。爸爸去遙遠的鳳山辦事,午飯吃到美味的肉羹。當時沒有塑料袋,他買了個新鍋,綁上草繩,把一鍋肉羹夾在雙腿,坐客運車一路顛簸回家。湯汁溢出來,鍋外和草繩都沾上了湯汁,爸爸的長褲也濕了一大片,到家只剩下半鍋。一家人圍在灶間吃美味肉羹的場景幾十年都不會忘記,那美味是加了愛的作料啊(《長途跋涉的肉羹》)!在《今天的落葉》中,爸爸規定孩子們要把樹林的落葉掃干凈才能去上學。孩子們在抱怨的時候,爸爸教了他們一個方法,掃地之前先去把樹搖一搖,把明天的葉子先搖下來,兩天掃一次就好。孩子們賣力地搖樹,可是,不論他們用多大的力量搖樹,第二天的樹葉也不會在今天落下,第二天依舊要掃落葉。原來,爸爸是讓孩子們明白:在樹林里并沒有“明天的樹葉”可掃,樹林里的落葉要在今天掃干凈。孩子長大了才悟出:明天自有明天的落葉,不必煩憂,活在當下,才是生命實在的態度。
? ? ? 幸福來自于內心,隱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點心,凡俗的日子就會變得可愛、可親、可想念了。林清玄對父母的感念之心,藏在細膩自然的描述中,讀者也跟著走進他的童年。而合上書本時,我的記憶一下子被喚醒了,自己和父母朝夕相處的那段幸福時光又重現于眼前,在心中漾起溫暖。我明白了,今天自己為人父母,說的話,做的事,付出的關于愛的點點滴滴,多少都受自己父母的影響啊!方知,每個人關于童年、父母和愛的經歷,并沒有真正被忘記,其實早已融入血液,轉化為自身的教養了。
? ? ? ? ? ? ? ? 純善的心
? ? ? 林清玄曾提過一位禪師寫過的悟道詩:空潤透天,鳥飛如鳥。水清澈地,魚行似魚。他感慨:鳥飛得像鳥,有鳥的尊嚴;魚游得像魚,有魚的尊嚴;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嚴,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 。在他的散文里,我看見了他柔軟慈悲的心。
? ? ? 《 麻雀的心》講林清玄路過相思林的時候,總看見一群麻雀東奔西跳,大呼小叫。有一日,他坐在窗前喝咖啡,仔細觀察起來,才發現是麻雀媽媽在給孩子們示范,教孩子們學會站在芒草葉間隨風搖動的本事。他似乎聽懂了麻雀的語言——不,或者不是語言,應該說聽懂了麻雀的心。原來麻雀們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躍、叫個不停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只是我們從人的角度聽來,不明其意罷了。
? ? ? 有一次,他看見銀行前面蹲著五只狗,狗流露出幸福的表情。于是跑去和狗蹲在一起,才知道原來是銀行的自動門一打開,冷氣就會沖出來。大熱天,狗高興在銀行門口吹冷氣。最后一段這樣寫:“我回頭看著那些狗幸福的表情,心里有某一些溫柔的部分被觸動,我們不只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要珍惜每一個眾生。因為,我們的心就是眾生的心,眾生的渴求也就是我們的渴求。”(《吹冷氣的狗》)
? ? ? ? 像這樣的散文還有《飛鴿的早晨》、《海獅的項圈》、《不南飛的大雁》、《咬舌自盡的狗》等等。散文中,我常常被一顆至善之心感化,我忍不住動容,知悉如果我們有更體貼的心,就能更進入萬物的內在,如果我們的心有如鏡子明澈,我們就能照見眾生平等、皆有佛性。人雖然渺小,但只要有慈悲的胸懷,就如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包容這個世界。換而言之,即是平等對待任何生命,這個世界才能有生機活力。
? ? ? ? ? ? ? ? ? 美好的心
? ? ?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林清玄散文讓我看到事物的美好,也看到,如果你對別人有一種善意,每一個善意發出去,繞了一圈,一定以善緣轉回來。
? ? ? 《在繁花中長大的孩子》寫一桂表姐舍近求遠,把孫子送去十里外的金竹小學讀書。金竹小學種滿了鮮花,太美了。學校不怕村民來偷花,還把大量的花苗送給村民。幾年下來,所有金竹村民都成為愛花的人,如果有美麗的花或找到新的品種,就會帶回來送給學校。金竹村也成了一座大花園。林清玄散文文筆優美,把金竹小學校園寫得很美很美,令人身臨其境。這個一班只有八個學生的小學繁花似錦,綠意盎然。我把文章念給同學們聽的時候,他們在輕聲地贊嘆,眼神流露出熱情的向往,好像心都要飛到這個美麗的鄉村小學去了。文中這么說:“在繁花中長大的孩子,心里也會開滿了繁花。”我覺得對極了。學校不是生產車間,機械的塑造只能讓我們看見孩子的刻板守紀,而非自覺行為。如果,讓孩子在美的環境里得到熏陶,就會產生憐惜心,會愛惜壞境。這樣的孩子怎么會變壞呢?
? ? ? ? 朋友常夸林清玄買水果總比別人挑的要好吃一些。他說他不會挑水果,只會挑賣水果的人。他總是說:“謝謝你呀!上次你挑的那些水果非常好,我請朋友吃,他們都贊不絕口。”攤販就會更細心地幫他挑選水果。于是引出了他的看法:“與其挑選鳳梨、西瓜、甘蔗、竹筍,還不如挑人,與一個小販建立長期而深刻的友情。”“只要我們知人善任,充分信任別人,建立好的因緣,那么,一切水到渠成,不必營謀、企求,人人都愿意幫我們。” (《貴人思想》)
? ? ? ?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每一卷都有一個主題,編者按自己的理解進行編輯。我對書的理解,讓我超越這些章節,直接照見作者感念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人間有味是清歡,我捧著書,平靜歡喜,這種清淡的歡愉,讓我滿足。
? ? ? ? 在塵世間,能找到清歡的滋味,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在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這就是林清玄散文所帶來的正能量。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