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我們都需要與金錢打交道,若把錢花在刀刃上,能大大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要知道我們花的不僅僅是錢,還有花錢所用的時間。在花錢的時候,我們可以問自己以下這三個問題:
1 自己能收獲什么?
我們記得和親人朋友一起去游樂場的情形,一起旅游的點點滴滴,卻很難記得購買衣服時的場景。研究表明,花錢買體驗比買實物更能讓人幸福。
我的一位朋友,每周末都會帶孩子去家周邊玩,他們家庭非常和睦,孩子也特別可愛懂事,他們身上煥發出的這種幸福感,和他們一起體驗有很大的關系。
另一位朋友,每當路過玩具店,小孩子就停留不走,家長只能給他買買買,經常聽他的家長埋怨家里的玩具已經堆成山了。
“花錢能讓我們收獲什么?” 購買玩具帶來的滿足感是一瞬間的,真正能給孩子帶來持久快樂的是家長的陪伴。
2 是不是可以不買?
一到換季的時候,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老想買一大堆衣服?這個時候最理智的行為是去翻一翻收納箱,幾件精致的衣服往往比淘一大堆款式新穎的衣服更耐看。
我自己的感受是人越長大,越追求那種特別簡單的東西,比如黑白灰調的衣服,比如北歐風的家居。
下次購買衣服或者給孩子購買玩具之前,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可以不買?” 保持一種斷舍離的生活態度。
給消費制定合理的計劃也很重要,比如設置購買間隔期,小孩子每年過生日過節的時候可以買玩具,其他的時候就限制,這樣會使人更珍惜眼前的東西。不要無止境的去追求物質的數量,而應追求質量。
3 能給他人帶來什么?
金錢也可以成為連接我們和他人的橋梁,給家人朋友購買小禮物,給有困難的陌生人捐錢,都會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還記得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給自閉癥兒童捐贈的畫面嗎?每天一塊錢就可以獲得一幅畫,這樣的正反饋往往能增加人的主動性。
有很多公益平臺,現在都會提供,持續跟蹤的服務,你捐贈了一筆錢,后續有任何動態都會通過發送消息告訴你,這樣既提升了捐贈的透明度,也讓捐贈者與被捐贈者之間建立了一種溝通的橋梁。
花錢的時候,想想能為自己或者他人帶來怎樣的收獲,要知道,我們花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時間,還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