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之陳娘娘
很久很久以前,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咱們村子的西邊有座山,叫做砌石山。山下有個陳姓的窮苦人家在修葺房屋,挖地基的時候鋤頭一震,刨開土石一看,原來是一塊青石板。待眾人合力翹起青石板,神奇的事發生了,一只渾身金色羽毛的鴨子從青石板下飛起,在眾人回過神來之前,消失的無影無蹤。眾人這才發現,青石板下還有一只同樣金色羽毛的鴨子,眾人急忙闔上青石板,就這樣,另一只金鴨就這樣被留在了村子里。
陳姓人家房屋修建好后不久,誕一女,面目倒是清秀,但是滿頭癩痢,頭發稀疏,頭皮上一塊塊黃瘢,湊近了隱約還能看到黃綠色的膿水在黃痂的邊緣流溢,散發出一股股難聞的腥臭味兒,十分不討喜,到了待嫁的年紀,卻沒有一戶人家上門提親,因此家人也不是很喜歡她,經常打發她出去放牛。說來也奇怪,陳氏女外出放牛歸家,每遇天下大雨的日子,卻從未見她衣衫淋濕,問她時,她也只說:“有人替我打傘。”別人卻只是不信。
某日,村口有人疾走呼告:“皇帝來迎娘娘啦!”眾人皆出門相迎,女兒們也都梳妝打扮,期待被帶入京城,飛上枝頭變鳳凰。這時候陳氏女也聽到外面鑼鼓喧天,說是皇帝來迎娘娘,待要出門時,去被家人攔住,說:皇上是來迎娶娘娘的,你就不要出門丟人現眼了。陳氏女急了,說:皇上就是來迎娶我的。但是家人哪里肯信,只是攔住不讓她出門。陳氏女不再辯解,猛地沖將出去,不意料正絆倒在門檻上,摔了個狗刨地。說也神奇,只見陳氏女頭上的滿頭癩痢,就像原本只是戴在她頭上的一頂帽子一樣滾開來。再看陳氏女,滿頭烏發,更顯其容貌美麗無比,真所謂“三千青絲,只為君挽。”家人這才相信了陳氏女的話,趕緊讓她梳妝打扮迎接皇帝。
后果入宮為妃,曰陳娘娘。眾人皆傳,飛走的金鴨原是皇上,被留下的金鴨就是陳娘娘,而其滿頭癩痢,也只是保護她,教眾人不覬覦其美貌。自此,村子也被稱為“鴨兒坑”。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之訓婦人
鳳凰莊上的男人大都是瘌痢頭,頭皮上一塊塊黃瘢,湊近了隱約還能看到黃綠色的膿水在黃痂的邊緣流溢,散發出一股股難聞的腥臭味兒。后來有人尋了偏方,說是用桐樹結的桐子打出來的桐油厚厚地悶頭皮上。結果呀,癩痢是治好了,可惜那頭發自此就長不出來了,大大小小的禿瘡,叫男人們一個個地頂著補丁似的腦袋,全沒了男人的氣勢,倒也好笑。
俗話說得好,“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雖然女兒們不愿意嫁到鳳凰莊,但是憑著媒婆那張嘴,很多父母都愿意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鳳凰莊。這不,張家的大女兒長得是水靈靈滴一朵花,偏偏叫狠心地父母嫁到了鳳凰莊,姑娘那叫一個不愿意喲,嬌滴滴的姑娘哪里愿意配光禿禿的癩痢,可那時候的包辦婚姻,又拗得過誰?
張家大女兒年芳二十,正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每每看到瘌痢頭丈夫,便不由得攬鏡自憐:“可惜了一副好皮囊。”人家的婦人晨起炊來夜擔水,手把鋤頭腳車水,這婦人全沒心思去做,每日都是心搖神蕩,春夢三生。
這一日,婦人兀自地洗漱了,臨窗前,看了一會兒雨打芭蕉,又看了一會兒青蛙跳池塘,再看了一會兒狗戲雞鴨,實在無聊得很,便又開始顧影自憐:
“清早起來梳油頭,三把眼淚四把來流!
人家的丈夫兒都好看吶喂~
我家滴丈夫兒癩痢頭!
癩痢兒死了我自由!”
這丈夫也是忍了不能再忍了,心頭想著:“你這好吃懶做的!婦人家家的,娶你過門后,衣也不洗,飯也不燒,整日只在那做你的春秋大夢,這以后必是水性楊花,人盡可夫的主兒!不要也罷!”他既心頭想著,嘴上便罵開了:
“你要自由你自由吶喂,何必罵我癩痢兒頭!
世上的癩痢兒多得很吶喂,婊子大娘百花心!”
罵完便把婦人捉住,死命打了一頓。全莊上都聽到婦人凌厲的喊叫,卻無一人前來勸架。事后婦人跑回娘家,當日又被娘家人送回莊上,還好言好語地勸丈夫“一日夫妻百日恩”。自此,婦人再也不敢無所事事,一日三夢了。
莊里的日子依然平靜,這段罵詞倒是傳唱開來,以為笑談。
后記:
近日在看《明朝那些事兒》,今早偶然跟媽媽聊起,媽媽興致上來,就給我講了“朱元璋放牛娃”的故事。我在網上搜了,有不同版本,有寫說朱重八小時候發生的事,有寫朱元璋準備起義結交義士時的事。但故事情節類似:朱為地主牧,餓,同五六孩童,烹而食之,而后埋牛尾,訴地主牛鉆入土,不出,地主不信,隨之,拔牛尾,不出,朱念:牛叫。果有哞哞之聲。遂信之。曰:亂墳風冒煙。也說朱元璋皇帝命,有天助。還順帶送了陳娘娘的故事(皇帝是不是朱元璋我真的不知道)及一則(舊作)。雖然這些故事,聽起來覺得有點太俗,但是“大俗即大雅”。慢慢品味吧。我想,這些故事,我估計聽了就會忘,也無法同樣講給后輩聽了,故記之,能守住一點算一點。
(明太祖鎮樓)
p.s.:圖片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