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糾結過去。阿德勒主張擺脫過去。聚焦當下。我們大家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活著。這就是目的論。而目的論的核心觀點是,曾經發生的一切都對你今后沒有任何影響。決定人生的是當下的自己。
? ?例如:憤怒不是一種失控和說話直。而是有意的放縱,目的是使他人妥協。只是我們不承認,因為沖動和懶惰而犯下的錯罷了。按照這個思路。心里創傷的概念被創造出來。心里創傷是否成了逃避責任的目的呢?阿德勒認為如果一個人真的想改變,那改變就一定能發生,有時候我們嘴巴說想,但是身體卻向另外的一個方向行動。心口不一。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還不想改。改變意味著要承認更多的責任和風險。比起平淡的現狀更可怕的是未知。
2.人際關系。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他有時候會帶來競爭,嫉妒,以及討厭自己。討厭自己有許多的壞處,那人類為什么會進化出這樣的心理呢?因為我們太害怕被別人討厭。所以先別人一部。先討厭自己。才不會在批評來臨時如此的尷尬。用目的論解釋的話。討厭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人際關系中受傷。一句話解釋就是:越害怕受傷。就越通過自我討厭來逃避人際關系。阿德勒直接指出自卑感。完全是通過我們錯誤的評價自我價值而來。有自卑情結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因為有A才做不到B,但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可以促進進步。因為自卑來自和理想自我的比較。只要你不斷的超越自我。超越了過去的自己都值得驕傲。人際關系就是把雙面刀。一切的煩惱來自人際關系。同樣幸福也來自人際關系。有時候無法真心的祝福他人,是因為站在競爭的角度來考慮。把他人的幸福看做。他這么阿佛。我真失敗。所以才無法給予祝福。
3.未來,人生是由一連串的剎那組成。時間分秒流逝,過去了就過去了。也不必追。很多人都決得人生是為了到達山頂。實際人生大半時間都是在登山的過程。如果登頂才算人生。那么之前的一大段登山時間又算什么呢?書中有句話說,即使生命終結于此刻。那也并不能稱之為不幸。全部都是完整的幸福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你是只需要偽裝自己。去妥協。去放棄自己就可以了。目前我們太過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導致自己過的很痛苦。不斷糾結在這樣的過去之中。也許你有被排擠的陰影。沒有自信的時刻。這都成了你的絆腳石。有些人打著做自己的招牌。招搖撞騙,毫不顧忌別人的感受。這是假的被討厭的勇氣。而目的是你以被討厭的勇氣做借口。去掩飾你的目的想要為所欲為。那你是真的很討人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