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創意從何而來?雖然靈感的出現有些神秘色彩,往往可遇不可求,可是科學告訴我們的確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激發靈感和發散性思維。
一、“走著”比“坐著”好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同“坐著”相比,“走路”明顯更能提升人的創意。同時研究發現走的環境對此并無影響,無論是在室內的跑步機上走還是在室外的森林里走,走都能極大幫助激發人的靈感。
斯坦福心理學專家Marily Oppezzo在其研究報告中陳述:“我認為戶外行走的方式有點小題大做,其實在一個無聊的小房間里的跑步機上走同樣會有強烈效果,這的確讓我感到吃驚”。結果顯而易見,在實驗中,進行走路的實驗參與者在發散性思維測試中會得到更高分數。
二、“無聊”激發創意?
“無聊”是一門“丟掉”的藝術。越來越多的數字設備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越來越難以獲取好的創意。美國知名科技電臺主持人Manoush?Zomorodi在其系列節目“Bored and?Brilliant”中對“無聊”與“創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Zomorodi走訪了美國數位腦科學研究專家,一致認為“無聊”狀態或者空閑的大腦狀態有助于激發創意。
智能手機可能會干預大腦的自然處理過程。當我們的大腦不再接受微信和朋友圈更新的“轟炸”時,大腦會開始“放空”,而這恰恰是我們挖掘好創意的最佳時間。許多人會通過“冥想”的方式來找尋靈感,也是基于這個原理。
三、填色游戲
從去年開始,成人填色畫本開始在歐美和國內流行起來。其實,填色畫本不僅僅是一種時髦的減壓和放松方式。它和上文提到的“無聊”狀態有著類似的激活大腦的效果。診療心理學家Kimberly Wulfert針對填色畫進行了專門研究:“當你在一個勻整優美的圖案上移動一段時間后,你的注意力會保持集中,某種意義上是進入了一種冥想狀態。”而這種拋開雜念和其他思緒的狀態會幫助你找到更好的idea.
四、睡前的頭腦風暴
一些人往往有這樣的經歷:工作到深夜感到筋疲力盡,睡意襲來,強打精神草草記錄下剛剛萌生的一些奇思亂想。第二天一早醒來,突然有了靈感,一個自己認為絕妙的創意在腦海里閃現。
這不是在故弄玄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Ron Friedman在他的新書《The Best Place To Work》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為了更有創意,有時你需要挖掘一些與你的固有思維模式不同的想法。因為你并不擅長擺脫固有想法,而當你勞累或精神不集中時,一些‘奇怪’的想法反而會更容易在你腦海里涌現。”
當然,Friedman并不是讓你故意整夜不睡來“熬”出好的創意。但你的確改變一下工作習慣,睡前床上的頭腦風暴不是既有效又愜意么。
五、懷舊幫助開拓寫作思路
最近,發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Social Psychology(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的一篇研究文章顯示,懷舊的感覺可以幫助我們寫作時開拓思路。研究人員挑選了兩組學生。一組學生被告知回憶一段過去的有懷舊感覺的經歷,五分鐘后,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寫一段作文;另一組學生被直接告知圍繞相同主題進行作文。結果顯示,懷舊組學生的文章無論是思路還是文筆比普通組更具有創造性。研究人員在另外一次相同試驗中獲得了同樣的結果。
所以,寫文章毫無思路、無從下筆怎么辦?不妨翻翻中學時期的相冊或者聽一段懷舊的老歌吧,或許你會突然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