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是書院每個學期都會安排的,這個學期我們游學的目的地是福州雙溪古鎮。
旅游和游學的區別
旅游更多的是體現在“游”字上面,是一種消費和享受的方式,去看各種風景,游山玩水,有目的地。
游學則是邊游邊學,更多的是體驗、感悟。并不是說到了學校才能叫做學習,游學也是學習。如果說旅游是去人頭攢動的地方,那么游學就是去“人煙稀少”的地方,游學是沒有終點的,永遠在路上。
平常我們都是和周邊的人接觸,而社會對我們來說就比較陌生,游學就是讓我們把日常中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轉化為經驗。
而且我們的教育本來就是靈活、開放的,提倡的就是多體驗,把學到的實踐出來因為知識是用來改變自己生活、思維和行為的。
在路上
火車之感
火車,之于我來說它很貼近生活,但我對它并沒全面的了解。
之前看過很多關于坐火車旅行的文章,什么很享受之類的。當我真正體驗了之后,雖然沒有文章中寫的那么好,但火車的慢節奏,沿途的景色都是值得體驗和觀賞的。
在慢節奏中,你可以看書,聊天…… 從成都到福州再到廈門,景色從莊稼、黃土、建筑物逐漸變成了綠樹、青山、綠水。讓自己慢下來,回到現實中腳踏實地。
學畫
突破自己
這次學繪畫讓我突破了自我,之前只在體制學校美術課上畫過,但總覺得不夠好,我還有一個信念就是我不適合畫畫。
來到這邊之后,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畫,要對照實物畫,不用管畫的是否和實物一樣。學畫畫并沒有那么多的理論,更多的是找技巧,放開自己去畫。
學習繪畫的第一步:大膽
在人多的地方畫,你可以不拘泥于別人的眼光,而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看到的畫出來。
第二步:回歸現實
對照實物畫,你可以跟著光走,對色彩也有新的了解。感覺他說的和書院正在做的很相似,培養獨立精神,在實踐和體驗中把理論變成實踐。
在這里繪畫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你表達自己的方式。
感受的改變
畫的時候我一直在猶豫,第一筆總是很困難,經過了一陣思想斗爭之后,我畫下了第一筆,之后就不得不畫,后面就對著竹筒畫。
畫完在看的時候發現,我對竹筒的觀察還是不夠,比如它的形狀,顏色都沒有很好地展現。但最后并不是畫的像不像而是在畫的過程中的感受,由注重結果變成享受過程。
在畫第一幅畫的時候我注重結果,過程就很糾結,總在想怎么和實物不像,但又不去想錯在哪里。
在七天的學畫過程中,我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1、不斷地否定自己
畫第一幅畫的時候,遲遲不下筆,覺得自己不行。畫完之后,覺得畫的丑,自己不適合畫畫。
2、為什么別人可以,我不行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我開始實踐老師說的,仔細觀察每一個物品,就算畫的不像,也不否定自己。
3、滿意
對一個物品有了充分的觀察,對一幅畫精心的修改之后,我會覺得滿意了,不管它和實物有多少分的相似。
繪畫只是表達你看到的這個世界,并不用去跟別人比。當你找到自己的時候,你最好的作品也就形成了。
思考
一、免費思維
學習繪畫是公益活動,但你有沒有看到這背后隱藏著一個“陰謀”?
所謂陰謀:
在古鎮學習繪畫,我們要吃、住。甚至打車都帶動了出租車行業。這一系列需求都帶動了古鎮的經濟發展。
現在有很多一系列的“免費”和“共享”,比如共享單車、一些手機業務的免費贈送等等。它們是免費的,你以為你占了便宜,卻沒想到你進了一個坑,這背后也許有著很大的一個棋盤。
“免費”其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生態圈和利益圈,而我們看見的只是“免費”這冰山一角。
免費其實也推動著我們去嘗試、使用。比如一些免費app,我們使用了覺得不錯,就會推薦給周邊的人,這也提升了它的口碑、使用量。
比如360殺毒軟件它靠著免費,擊敗了金山毒霸等,奪得這個行業的頭牌。
在這個時代,大家都開始分享。
比如:Airbnb,房屋的共享,
慕課、網易課堂,知識技能的共享。
滴滴,交通的共享。
在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能力之后,才會共享,所以這個時代最富有的人不是有錢人而是懂得分享的人。
共享其實就是看到大家的需要和自己的資源,林正碌老師看到了雙溪古鎮的經濟需要發展,他自己有繪畫技巧,別人想學畫畫這三個點,就這樣大家各取所需。
這個時代更多的是看到別人的需求,利益他人,自己才能夠有所收獲。
二、我以為
你要問我學畫除了以上說的,我還學到了什么?
1、畫的作品讓我意識到我并沒有真正放開自己,之前我一度以為自己已經放開了,但畫的作品給我的感覺是拘謹。
2、發現別人的優點。
在老師看我們作品的時候,并不會批評我們畫的多丑,而是發現優點,讓我們堅定自己。
三、游學給我帶來了什么?
1、與社會有一個鏈接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比如,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兩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這是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所不能體會的。
2、擴大自己的眼界
雖然游學是在國內,但不同的城市之間也有區別,包括環境、語言、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各方面。即使現在互聯網發達,隨便百度一下就能知道,但不真正去當地感受,我們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比如,南昌人性子急,一言不合就開罵。在火車站的時候,看到一個保安和乘客因為機器卡票的問題罵了起來。(此處并不是詆毀南昌,只是看到的一個現象)
3、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現在大家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自己是一個個體。但在游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以集體為中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有責任心去幫助別人。
4、體驗更多的未知
由于我們其中一些人沒有坐過火車,聽說餐車上可以點菜都很驚奇,老師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們(什么?你們居然不知道!!!!)
四、游學小插曲
這次游學中,我擔任的是財務,我覺得這是一個輕松的活,只是負責買票,算好錢就可以。
小插曲:因為我的抱怨多了,大家覺得我變了,不應該抱怨。聽了之后我覺得有點委屈和憤怒,為什么在我有壓力的時候不能抱怨,在我還沒有自行解決的時候,我要一直憋著嗎。難道我要一直表現大家能夠接受的一面,隱藏他們不能接受的一面嗎。
后來和老師聊的時候,發現抱怨背后有著一連串的原因。抱怨是因為壓力,而壓力是因為事情不得不做,但做了我又怕出錯,所以這些化為了抱怨。
后面我需要做的就是:不管結果如何先去做,因為有一些錯誤是我想象出來的,而且只有犯了錯,才能給自己提升的空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