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古典的《躍遷》這本書,我感覺到,我的焦慮被重重的加深了。為什么呢?是我不認可這本書里的說法嗎?還是因為我覺得古典說錯了呢?其實,今天我細細的品嘗了我內心的味道,以及細細的聽了我內心他到底在說什么的聲音,可能是古典書里講的思維模式太高了,而且自己從來沒有去訓練過,以及整本書確實是在強調現在這個社會,突破階級的艱難。
我們都知道事實,可是當有人明確的把事實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難免要心里顫一顫啊,好想捂住耳朵,我不聽我不聽。
本能去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我們作為人的本能。我不說我可以戰勝本能以及人性,我戰勝不了,但我想跟他們和平的相處,在人生的長河中,與他們和平共處,找到平衡點。
確實,我最近有點焦慮,所以今天我逃離了遼陽,坐高鐵來到大連。這一年來,我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外面漂泊,越來越享受這種一個人的時候,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我不再害怕,不再感到洶涌的孤獨,不再陷入幼稚的思維里。我有在進步,這就足夠了不是嗎?
古典在書里,一直在強調一個點就是學習一定要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學習。以前我很信任書里的觀點,我總覺得寫書的特別厲害,說什么都可以相信。后來在不斷自己的思考過程中,“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所有的思維和想法,所有的方法,所有的突破,真不是看一本書,聽幾節課,就能夠明白。就像我看古典的書,說句實話,我承認自己沒看懂。所以也沒辦法去寫對應的書評,假裝我看懂了,假裝我明白了。
看不懂,并不是一個羞恥的事情。看不懂,領悟不到,是因為這些都是我沒去經歷過,或者說沒去實戰思考過。沒思考過,沒有自己動手經歷過的事情,再多道理,再有用,在我的生命中也起不到一絲的波瀾。
既然看不懂方法,讀完以后,回想起來,我也不記得總共介紹了幾種方法。但是還是要記錄下我看書的心情和體會。第一件事我會告訴自己,看不懂就看不懂,沒關系。不要太強求自己。就像不會喝酒的小孩,硬逼自己喝酒一樣,最后只會傷聲。看不懂怎么辦呢?那就先放下來,不要求自己從頭到尾全部看完。看了一半,大概知道是在講什么,主題是什么就可以。然后挑選里面我現階段可以去實踐,可以去嘗試領悟或者說可以運用起來解決問題的小技巧小方法,去挑戰挑戰自我。這是我對自己的小小的體驗和讀完書以后的感悟。
古典說:能夠在時代里取得勝利的人,不僅僅是依賴個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會聯機學習,會借勢的人,讓社會的底層思維,像杠桿一樣極大的擴大個人的力量。嗯,不懂。哈哈哈。借勢是什么?應該怎么做?不懂。但是 我看懂了什么?看懂了如何去學習,和內在的學習提升。外在的什么借力,杠桿原理,原諒我程度還比較低,現階段我沒懂。所以我決定不糾結,管他的。我先提升自我。即使外界的勢再好,我爸爸是李剛之類的,如果我內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努力提升,那么想理解到這個程度應該是比較難的。
這些就讓他了解完以后保存在我的大腦潛意識里,我知道有這個東西,但是我不去強求。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訓練自我。我知道為何自己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會如此的焦慮,因為,里面的很多見解和思維都超出我的理解能力,我很難去做到。沒有一步一步去實踐感悟,就接觸到這么高的思維層次,看不懂,就會覺得自己怎么這么弱這么菜?為何別人都告訴你答案你要怎么走了,可是不要說做到了,連看懂都沒懂。這個時候就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狀態。焦慮就會侵襲而來。一步一步來吧。不要著急,不要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