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休息的時候,看到朋友發了一條視頻動態,標題是過年的意義就是要回家。視頻的開頭一家三口在外打拼,父親買了回老家的車票,母親怕影響孩子學習和孩子講不回老家說要把車票賣掉。孩子信以為真,在網上把車票賣掉了,父親高高興興地收拾好行李卻得知車票已被母子倆賣掉,坐在床邊,快50歲的大男人,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掉。看到這里,在外工作的我,也瞬間淚目,想想我也好久沒回家了。
實習的單位在高鐵站對面,一出門就能聽到從哪里開往哪里的哪一班列車在哪個檢票口檢票進站。說起來在這個城市學習工作也快四年了,也算是有了蠻深的交情,可每到年下,我還是巴巴地盼著回家。論環境論經濟家鄉和我所工作的城市沒法比,可若問我更愛哪里?選擇一定是故鄉無疑。家的味道是愛我的人,是熟悉的街,是饞嘴的菜,是一句方言,是陳醋的香,是汾酒的甜……
前不久病了,在家躺了好多天,平日里一爸媽一周也打不了一個電話,生病的那幾天我媽一天三次問候三天沒斷。我不敢說這就是家的味道,確實勾起了我的想念。老人們常說落葉歸根,也許就是這個道理,無論身在何方,內心都始終惦記著故土,惦記著我們靈魂的歸宿。
也許有一天我還會去往他方,當我偶然再次來到這個我已經生活了四年也許還會生活更久的城市,一定也會周期我連篇的浮想,滿滿的回憶。雖然我對它的依戀不及家鄉,卻也遠遠勝過那些只是在旅途中落過腳的地方。
過年的意義就是要回家,記得小時候過年,家里有好多習俗,臘八的時候奶奶會煲八寶粥,我還會一起幫著腌臘八蒜;姥姥家門前的小房房上會曬滿一排排大蔥,好像還會腌好多西紅柿醬;不到小年的時候家里總是會換新的床單被罩,屋子也被打掃一新玻璃擦的透亮;小年的時候會吃糖瓜,說是只有這樣灶王爺才會多多美言;爺爺會帶我去批發市場買一大堆干果,之前他工作時省下的飯錢都滾進了我和弟弟的小肚皮;奶奶會蒸碗子炸帶魚做燒肉,后來我多少能幫上點忙;年30之前爸爸會被家里和爺爺奶奶貼好春聯,起先會自己熬漿糊后來就用了膠帶;母親工作忙總是30下午才會回來,晚上爺爺點亮彩燈媽媽就和奶奶在餐桌前包餃子;年夜飯一般只有五個人,餃子就酒越就越有,也算是盼一個新年的好兆頭,菜色也比往常豐盛一些,倒不是平日里吃不著,只圖一個過年的儀式感;小時候父母和爺爺奶奶住同一個小區,每次都是春晚結束等到凌晨12點放過炮之后爸媽才會回家,現在城里不讓放炮,爺爺奶奶又搬了新家,北方的冬天夜里還是太涼他們回去的也就早些;大年初一拜大年,走的基本是爺爺家的親戚,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從起床到睡覺,馬不停蹄一整天;大年初二回母親那邊,姥姥在的時候就以姥姥為中心姥姥在誰家就到哪里過年,姥姥不在了以后每年初二就母親兄弟姊妹四家人聚在一起,我和哥哥妹妹用不了幾年也會有新的家庭了;大年初三一般沒什么具體的事兒干,走一走沒走的親戚又或者等別人來拜年;大年初四歷來是要回太姥姥家的,小的時候在家里做飯后來太姥姥太姥爺年齡大了,就每年在小區后的飯店訂上兩桌,下午還要去姨姥家;大年初五是父親的生日,一大家子人都聚在奶奶家,這天家里最熱鬧,小的時候我跟著混吃混喝,偷偷的給爸爸買蛋糕,現在我已經能一個人張羅出兩桌飯了……
說起家真的有數不盡的回憶,不僅僅是那座城,那些人,更是我們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它造就了我的習慣,造就了我的性格。縱使有人說他千般不好,但我依然在心中惦念,那些我曾經經常去玩的地方,曾經上過的學校,曾經住過的房間……
也許過年的意義就是要回家吧,不知道你是否在外生活,不知道今年過年你是否已經買好了回家的車票?外出的孩子們,回家吧!如果家里還有一個惦念你的人,如果家鄉還有你惦念著的回憶,請你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