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第一次看《巨嬰國》這本書內心很震撼,書中很多觀點讓我驚嘆。這本書被下架后,我又陸續看完了武志紅老師寫的系列書籍。
武志紅作為一位心理咨詢師,他引經據典又隨手拈來許多自己經歷過的小故事和對人性的洞察,拿來自診自療也非常適用。分享我的幾點思考。
一無條件愛自己
人應當無條件的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全部,哪怕是內心陰暗的角落。壓抑自己的黑暗面只會適得其反,在無視壓抑下人就會產生分裂。
電影《陽光普照》的阿豪,作為家里的長子,他一直品學兼優,待人接物更是無可挑剔,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家人希望他能讀醫學院,于是他繼續復讀,父親教導他“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卻忽略他真正的感受,他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眼前有了幻覺。
他的內心非常痛苦,他曾說太陽是最公平的無論什么地方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所有人都有陰影可以躲藏。而他卻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他無處發泄,無處躲藏,最后不堪重負選擇了跳樓自殺。
做一個“阿豪”那樣的“好人”是危險的,我們要關注自己的感受,并給負面情緒找個出口。
以前當我生氣的時候我總想抑制我的怒氣告訴自己是我錯了,是自己太小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但最近我試著去看清生氣的背后,才發現生氣時是我覺得自己被侵犯,被無視,不被尊重。這樣一來反而更容易讓自己冷靜下來著手解決問題。
沒有人愿意活在24小時不間斷的陽光普照下,有時我們也要去暗處躲一躲,這大概也是月亮存在的意義吧。
二捍衛我的空間
我們常說“我做這一切是為了你”,這句話的另一面是“你得為我的人生負責”。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一對很相愛的夫婦,丈夫得了抑郁癥臥軌自殺了。妻子很愧疚,她竟然沒有察覺丈夫一點點異常,就連丈夫臥軌的那天她都覺得如往常一樣。
她很痛苦,即便很多年過去她又再婚,丈夫對她不錯,可她仍然對前夫的死耿耿于懷,覺得是自己的錯。
終于在一次看海的時候她忍不住向丈夫訴說了多年擠壓心底的痛苦,丈夫說自己在大海捕魚時,每每望著遠方的燈塔都覺得那是一種召喚,生命也是如此,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召喚和歸宿吧。
在親密關系里我們常常丟了界限感,卻忽略了即便親密,我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為別人的行為買單,沒有誰能真正的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個體的獨立性,只有當我能特別好地捍衛我的空間,成為一個有強大自我的人時,我才能更好地在某些時候放下自我,去構建“我與你”的關系。
三審視我的情感
書中說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媽媽”。
在愛情中我們總想扮演一個孩子的角色讓對方扮演自己的“媽媽”,無論男女。蘿莉找大叔,其實也是在找“媽媽”——一個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除了找“媽媽”我們也喜歡找一種圓滿,將自己沒有的那部分補足。這是無意識的,而且帶有普遍性。所以,很多好男人都被“壞女人”搞定了,因好男人渴望擁有壞女人身上的那份活力。
很多愛情都是為了彌補童年親子關系的缺失,很多人找對象都是在找理想中父母的樣子。可那都不是好的愛情。
好的戀愛是讓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并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
關于我們為什么要結婚,書中從親密關系上給出了一個答案。
作者認為不管一個人自詡多么強大,沒有關系,尤其是沒有親密關系,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會出現問題。
譬如凡·高,他是繪畫天才,但沒有與異性的親密關系,他瘋了。再如尼采,他是哲學天才,但他最愛的莎樂美不愛他,他陷入孤獨,最后也瘋了,說“我是太陽”,那是絕對的自戀,也是絕對的瘋狂。
結婚除了能有人陪伴,繁衍后代等,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親密關系的連結。好的親密關系,它有很強大的力量,甚至是治愈生命的力量。
好的父母是天賜的運氣,好的愛人卻是后天的選擇。關系,是生命最本質的渴求。
by阿甜的奇思妙想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