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已知,自己未知 -
寫作關于本然的豐盛,寫作關于我自己
我們對于自己所擁有的,總是不信任,或者忘記。
而我們自己,已經擁有屬于自己本然的豐盛。
米茶老師曾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寶山。一個人的本身,其實本俱有其自在的價值,而他的價值,則是囊括了他所有一切的那些東西,所有的東西。只是,我們從來不會這樣意識到,或者不認可。
有意思的是,我們總是渴望去擷取外面世界更多的東西,來讓自己有所價值······我們忽視了,其實,價值,一直都是內在的東西。
對于寫作,我們也忽視于看到自己本身的價值,忽略自己本身所有。當我們談及寫作,大多數人都會將之視為艱深的事情,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東西好寫,那是因為他們忽視了自己。
寫作本身,其實是在寫自己,以自己來寫自己,聯結自己內在深刻的東西,也將自己與外在事物進行聯結。在寫當中,不停地碰觸,交流,催釀出更多的東西。
所以寫作的開始,首先是從自己本身出發的。就是要先去看到自己本身,其實有很多豐盛的東西在,然后以寫的方式去與它碰觸,將它牽引出來。
如同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夠自信一樣,我們也不相信自己本身擁有很多豐盛的東西。我們的不自信,受到我們的文化背景所影響,中國一直以來都崇尚一種謙卑文化,所以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意識形態所濡染,加上我們所面對的教育,并不鼓勵每一個人發展自我。
所以我們去認為,自己應該向外得到什么,才能夠自信起來,應該向外獲得什么,才有東西可寫。我們,沒有信任自己。
如果沒有信任,而無法重視,我們就不會去寫,那么,自己的那些東西就沒有辦法呈現出來,那么,對于我們,那些豐盛的東西,當然就不存在。
寫作的發生,在于默然信任自己,信任自己及自己的所有,一味地去寫,以寫來觸發寫。
這些體悟,在我參加米茶老師的句子課之前,是沒有的。在米茶老師的引導之下,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自然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之后,在我投入于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心得之后,我深深地感悟到,一個人本身,本來就擁有那么多那么多豐盛的東西。
后來,我在米茶老師推薦的《即興的智慧》里面,作者也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別準備”的練習就是在訓練我們放棄過多的自我干預,不要奮力去展現在自己的才華,原始智慧會自然出現,靈感會自然流露,大腦已經儲存了大量的圖像、創意、文字、思緒和夢想,所有過去的經驗、已知的知識都為此刻做好了準備。秘訣就是停止干預,迎接真切的存在,允許自己感到驚喜,接受你所見的一切,然后將這種接受升華為感謝與珍惜。對即興演員來說,沒有錯誤的答案或不好的禮物。
也正如我在《寫作關于看見,寫作關于我自己》中寫到的,因為信任,信任自己以及自己的一切,就會在書寫中有所接受,這樣去迎接自己在寫作當中會碰觸的一切可能,關于自己的那些可能。而這些可能,沒有好壞之別,它不需要我們的批判。
你碰觸到什么,你都可以接受它,以寫的方式把它提煉升華,那么它就會成為你的個人作品。自己本身就有很多東西,內在有很多豐富的深刻的東西,寫作就是這樣去碰觸關于自己本身擁有的一切,觸碰自己的所有豐盛。
正如米茶老師所說的:“我寫句子,句子寫我。我寫出的句子,把我的思維方式、觀察事物的方式,感受事物的方式,還有我的想象力,呈現一個豐富的多維度的我。”
靜能生慧,每一個時空都有無數種可能,而寫作,就是以其獨特的意識形態,去觸碰自己的這些可能。
寫作本身的沉靜狀態,有讓我們與自己獨處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和自己交流。因而有所冥思,有所會意,有所碰觸和發生,靈感總會意外而來。寫作這樣的自我表達,總會牽引出寫作之前、寫作之外無法預見和難以想象的東西,這是寫作聯結文字,聯結自己的妙趣。
寫作中,文字的妙趣,在于將各種“碰觸”以冥思的文字表達出來。
而寫作關于文字的魅力在于,書寫這樣的方式,會將那些看不見的豐盛之物,以文字的形式固態化而呈現,這是可以直接留下印記的。而例如談話這樣的方式,也會將那些豐盛之物呈現出來,只不過氣態化的語言,是流動的,氣態的東西總是在流動之中稍縱即逝,不能直接封存。
當我們信任并接受自己的豐盛,一直寫一直寫,就會愈寫愈深,直到和自己內心深處有聯結。米茶老師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和自己最有深刻連接的東西,它們會給自己力量”。
“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其實都具有強大的力量,都有與生俱來的神性與智慧、慈悲、勇氣與愛”。寫作,可以去喚醒它們。
所以當我們不停地去寫的時候,越寫越多,就會一邊寫,一邊發現和認識自己,就會看到很多令自己驚喜的“我自己”,會更加確信自己,對自己篤定。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知道所知的,自己忘記自己知道的,自己想不到自己會知道的。寫作,是去把它們帶出來·····
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知道很多,這本來是一種存在的輸入。一個置身于生活的人,他總會以生命的存在方式,吸納著生活當中各種與自己有關無關的東西,形成為一個人的經歷和涵養,而一個人本身所有的性格特性、擅長與偏好····都是獨屬于一個人本身的豐盛呀。寫作,就是把這些東西,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呀。
我們已然知道的東西,我們卻往往記不起來,所以認為自己沒有。而我們也不去寫,更因為忽視,我們就一直沒用上它們,所以認為自己無所寫作。
自己所在,即豐盛所在,即寫作所在。
往期相關文章:
在文字里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里,見你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