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文獻閱讀:家庭的定義與家庭經濟學

1
謝繼昌,中國家庭的文化與功能,1998:中國家庭的文化很強調孝順,它的理想是彼此不分家,五世同堂同居,子孫繁衍,不可斷了香火。但家庭作爲基本經濟單位的功能,需要考慮是不是有那樣的空間大家住在一起、工作在附近、祖輩高壽和和睦的氛圍,所以現實上有其他變化來使文化理想適應現實,如,輪流接父母到自己的小家吃飯等。筆者最後強調了他對中國家庭文化理想的認同,認爲當今世界變化之快,還是需要家庭團結才能讓人有安生立命的空間,高度肯定傳統家庭文化的價值。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中國能成爲人口大國,與上述家庭觀念應該是密不可分的。中國人巧妙地發明孝的觀念,確保父母的傳承能有經濟收益,再通過“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父母之命不可違”的文化觀念,確保子嗣會根據命令和社會習俗去結婚、繁衍和照料後代。如此,基因傳遞自身的要求,就巧妙的被綁進整個文化觀念中,個人不需考慮自己的愛好或自由,就會被趕著繁衍基因了。相對之下,西方社會的傳統中,有教士貞潔的文化等,是不利於繁衍的。

2
賴澤涵與陳寬政 (1980), 〈我國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 《中國社會學刊》:本文的問題意識是:是否西方經濟制度衝擊下,確實導致家庭形式(人數)變遷,從傳統的20人大家庭變成平均5人的小家庭?作者答案是否定的。其引用詳實數據,證明歷史上家庭人數一直平均在5人左右,並詳論雖然大家庭一直是文化理想,但實際上維持大家庭只有少數家族做的到,來説明史上小家庭普遍存在的原因。作者結論到,雖然西方制度影響臺灣社會深遠,但暫時不足以影響家庭形式,至少從人口和組成方式來看是這樣的。(作者自言,文章為討論權力結構、父子土地相承問題等,是否收到影響。)

3
Becker, Gary S. (1988), ``Family Economics and Macro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讀起來很爽的一篇文章,邏輯嚴密,重點突出,真知灼見俯拾皆是。文章發表在AER,當時作者是協會主席。文章能被收錄的原因,如果我能試著另作分析的話,是他清楚的梳理了脈絡,並點出當前研究的不足和可以發展的方向。

首先,作者指出家庭的決策(生育、投資、教育)會影響宏觀經濟數據,這一系列的研究最早發端于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後來是新古典經濟成長理論,再來是他提出來的修正模型。在馬爾薩斯的模型(內生變數是生育率)中,假設黑死病發生奪取許多人口的性命,則人均可使用的土地增加,人均產值增加,生育率上升,人口會再度回到原始水平,人均產值(工資)也會再回到原始水平。這個模型很早被捐棄,因爲理論預測與實證數據不吻合,工業革命以來,人均產值上升,但人口數並沒有增長。新古典經濟成長理論(Robert Solow, David Cass, 1950s-1960s) (內生變數是利率),這個模型增加微觀的函數設置,包含個體極大化兩期消費和資本累積受利率左右,但它卻仍考慮的太少。因爲只考慮了資本累積的調整,因此得出人均產值會持久停留在同一水平的結論,與過去經濟持續成長的事實違背,因此也很快被放棄了。它應該多考慮的是:家庭一重要的決策——生育決策,應該要納入模型作爲內生變數。好比大蕭條時代,人們生育率驟減,生育決策肯定是跟經濟好壞相關,不會是獨立於外的固定數據。一個比較理想的修正模型是綜合上述,將生育、投資決策、教育投資都作爲內生變數處理。作者指出宏觀經濟成長可能五成以上都是人力資本累積的貢獻,忽略教育因素,將導致實證數據中儲蓄傾向等數字的解讀困難。

第二,他指出代際傳承模型(overlapping model)會影響宏觀經濟數據,但該模型有不足之處。代際傳承模型發軔于Paul Samuelson (1958),是研究家庭單位如何影響經濟的絕佳工具。實證數據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投入會影響子女未來的所得,尤其是貧窮很容易代代相傳。然而代際傳承涉及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投入和子女奉養的行爲,難以量化,許多學者遂逃入技術的誤區,寫出的模型遠離社會事實,不能討論真正的重要問題。

最後作者升華的文章,他指出“Family welfare is the principle goal of a well-run economic system. ”,經濟學界亟待更多重視家庭研究。

我:通過讀這篇文章,我學習了家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方法,一是模型改寫,二是實證,包含經濟周期、生育率、經濟成長等方面數據的研究。

我反思了自己做學問的態度,文章中很多模型都是本科階段算過的,很可惜我是去拿學分的,不是去做學問的。我既然那麼喜歡算那些模型,我應該追求精熟,然後進一步問,這個模型跟實證數據吻合嗎?爲什麼不吻合?可以怎樣修訂?等等問題。要進一步思考和動手,才是在做學問,才是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

我建議我自己未來如果要走模型方向,可以先自己先猜猜結論嗎,看看理論預測會是什麼,來加深我對模型的解釋能力和不足之處的認識,例如,如果我已經猜測一個模型會做出薪資零成長的結論,我應該就要警覺可能模型出了問題。

此外我未來很有興趣的研究方向是“穩固的婚姻關係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史蒂芬科維説過“好萊塢電影使我們相信愛是一種感覺,關系是可以隨意處置的,婚姻和家庭只是協議和權宜,而不是責任和誠意。但是,這些信息嚴重扭曲了現實。”現實的扭曲,後果不堪設想,離婚雖然暫時看起來是好的,但長期來看,子女養育等問題,確實局內人很少對外坦白的痛苦過程。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自殺、強奸、懷孕等問題高踞榜單,這造成的社會問題、財政負擔、虛耗的人力資本應該足以撼動宏觀經濟數據,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另一個我有興趣的問題是:婚姻可能是為了生孩子才有的一種長期經濟契約,但如今的契約很容易被毀約,為什么呢?對沒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可能只是這個契約沒有必要,女方可以去賺更多錢,男方可能是變心了。但對于有孩子的家庭,為什么毀約率可能還是上升了呢?是因為養育成本太高,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導致違約嗎(最后落得一方,常是女性,強迫承擔高額育兒成本而在貧窮線徘徊)?

4
Willis, Robert J. (1987),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Economics of the Family?

5
Folbre, Nancy (1994), ``Children as Public Goo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人均收入上升、女性薪資上升、人口和財產流動性增強,都造成育兒成本上升,而且上升得成本主要加在媽媽身上,導致單親媽媽往往在貧困線徘徊。然而,兒童帶來的福利是全社會享受的,公共政策往往債留子孫,仰賴后代償還,同時老年人的退休金都是靠年輕人納稅支付的;享受這些優惠的單身貴族和老年人卻沒有支付代價來減輕上升的育兒成本。因此,倚靠額外的政策來支持養育兒童的家庭是必要的。

我:家庭政策值得研究,如何更好的支持家庭養育孩子,就是在研究如何的更好支持社會的宏觀經濟發展,甚至是就是在研究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問題。簇擁傳統價值觀,對于支持家庭養育孩子無濟于事,因為這只是強將成本加在女性身上;終止債留子孫和老年保險,可能產生其他社會問題;移轉支付給育兒家庭,則需要小心設計誘因機制,以免造成兒童剝削、非自愿生育等問題。非常有趣,我應該認真考慮。


參考文獻

  • 陳其南 (1985), 〈房與傳統中國家庭制度〉, 《漢學研究》, 3:1, 127-83。

  • 黃俊傑 (1977), 〈臺灣十年來家庭變遷的研究〉, 《輔仁學誌》, 9, 1-51。

  • 賴澤涵與 陳寬政 (1980), 〈我國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 《中國社會學刊》, 5, 25-40。

  • Becker, Gary S. (1988), ``Family Economics and Macro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1, March, 1-13.

  • Becker, Gary S. (1989), ``Family," in Social Economics, The New Palgrave, edited by J. Eatwell, M. Milgate and P. Newman, N.Y.: Norton, 64-76.

  • Ermisch, John (1993), ``A Survey of the Economics of the Family,"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0:4, November, 353-74.

  • Folbre, Nancy (1994), ``Children as Public Goo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2, May, 86-90.

  • Willis, Robert J. (1987),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Economics of the Fami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2, May, 68-8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247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20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36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0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4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9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87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62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08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56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55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77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6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7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89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89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16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