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注釋:
哀公:魯君,名蔣。哀,其謚號。
舉直錯諸枉:直,正直。枉,曲枉。錯,置。諸,“之于”二字和音。
解說:
本章講治國服民的方法。哀公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對以舉措之道,即用人之道。哀公之時,公室衰落,魯國三家執政已久,哀公很不得意。因此請教孔子,如果才能讓老百姓服從?
孔子說,舉用正直為公之人置之于曲枉自私之人至上,公平對待百姓,為百姓著想,百姓受其利,就服從。反之,如果舉用曲枉自私之人置之于正直為公之人之上,肆意欺壓百姓,百姓受其害,就不服從。
用人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治國平天下的重要問題。賢明的君主、領導,求賢若渴,安邦定國之人確實難以尋覓。文王得姜子牙而有天下,齊桓公得管仲而為五霸之首,劉邦有韓信、蕭何、張良三人而逐鹿中原得天下,劉備得孔明而三分天下,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失敗的教訓也比比皆是。
精彩古注疏:
《反身錄》:舉措當與不當,關國家治亂,世運否泰。當則君子進而小人退,眾正盈朝,撥亂反治,世運自泰。否則小人進而君子退,群小用事,釀治為亂,世運日否。諸葛武侯有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有言痛切,可作此章翼注,人君當揭座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