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這座城在對岸,與我隔著寬廣的海峽。
那里有我不死的青春和永遠的記憶。
我是蘇有友。
蘇有朋的蘇,蘇有朋的有,蘇有朋的朋友的友。
喜歡蘇有朋的第二十個年頭,其實我也并不能確切說出我到底喜歡了多少年。反正我還是小學生時候就已經天天把蘇有朋這三個字掛在嘴邊,寫在本上,記在心里。
去年發微博和今年發微博祝福你的生日,兩年,掰手指出來的數字還算錯了。具體哪個對,我都已經不太清楚了。像蘇有朋這樣的大學霸有我這樣學渣的粉絲他應該也很愁的吧。
我曾經聽人說:聰明的人都希望身邊都是聰明人。
無所謂,反正我喜歡你!才不管你是否需要我的喜歡。
紅樓才子,絕非浪得虛名
南海路56號的【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是臺灣省最好的高中,蘇先生曾經在這里度過了最美好的時光。吃鹵味、擦板得分、遇貴人、補習、K書……
建國中學在臺灣赫赫有名,也曾經培養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人,很多臺灣優秀電影取材于此,一部分原因是這里真的環境優美,另外一部分原因是這里人才濟濟。步行穿過牯嶺街走過盤旋的過街天橋,牯嶺街,對,就是那個提起臺灣經典電影必占有一席之地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發生地,雅痞男神張震的電影處女作。拐進南海路,磚紅色的建筑物映入眼簾。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紅樓】。紅色的教學主樓與兩側高大的椰樹和榕樹紅綠相映,蔣先生的銅像立于主樓正中央。我遙想著很久以前,有個叫大頭的男生,在這里K過書,受過欺負,也享受過萬人矚目。路上有三三兩兩結伴而來的男生,穿著卡其色寬大的校服,戴著大框眼鏡。哦,這就是建中的男生,網上形容建中的男生穿著校服像修理工,但就是他們一代代成為建設臺灣的棟梁之材。
聯考前的蘇有朋早就忘了自己的偶像身份了,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考入臺灣最好的學府,別無他求。這就是我多年的偶像,一個有著美好容顏和無敵大腦的理工男,也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想起小時候,課本上、課桌上滿滿的都是蘇有朋的名字,以至于現在新買了鋼筆想試試好用么,隨手就寫出了蘇有朋這三個字。一定是那么多年不間斷的練習,讓這三個字已經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影隨形,落筆成型。只是當時年紀小,更不知道什么是飯圈。只是單純的喜歡,看他的每一部電視劇,買他的每一張專輯,認真看他的每一篇訪談。把喜歡他當成一日三餐,缺一不可。
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同桌都換了一波又一波,唯有你,依舊是我最粉的愛豆。當然,也會有不同的小偶像闖入生活,但這并不能打亂我喜歡你的節奏。本姑娘就是這么颯,一邊兒對其他小愛豆眉來眼去,一邊兒對老蘇情深似海。
五阿哥、蘇小鵬、杭鐵生、張無忌、楊延朗、陸恩祈......認真品讀你的每一個角色,看你在角色中展現多面的你。同樣欣喜你的每一次改變,你戴起了眼鏡,執起了導筒,健了身,剪了發,然后又紋了身,徹底甩開了乖乖虎的稱號。當然,這些改變都不能改變你依然有一顆學霸大腦,還有處女座對細枝末節的極致追求。
蘇導的兩部電影《左耳》《嫌疑人x的獻身》,兩部題材迥異的片子,在新銳導演的手里熠熠生輝。決定做一件事就一定付出全力做到最好,不是玩兒票,是真的,轉型成了導演。
我站在夜晚的臺北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通火通明的街頭,真想穿越時光的長廊han(四聲)夜晚溫書的眼鏡少年Say Hi......
臺北故宮、士林邸府、九份老街、清水斷崖、墾丁大街,我走過了許多地方,覺得每一處都有老蘇的足跡,這是他長大的地方,讓我第一次來就倍感熟悉。并不像每次旅游一樣覺得,我來過了,而是感覺我一定會再來的。
蘇導說想要休息了,沒有碰見特別好的本子之前,不會再導戲。這是對電影的負責,對影迷的負責。不為圈錢,只為拍出好電影。這就是轉型導演和玩兒票導演、圈錢導演本質的區別。
蘇導說:來日方長。然后就一聲不響的停更了微博,去紐約當起了最平凡的學生。充個電而已,沒有必要弄得滿城風雨。
蘇導說:我是老了,盡力優雅。我說:你的學識、你的見識、你的知識,注定了你天生優雅。
多想有一日,你歡天喜地在微博上艾特某個女生,讓我們也歡天喜地祝福你的歡天喜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