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是的,我錯了
2015年8月25日,我做了私導班的個人成長的分享,那個時候自己覺得自己的成長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速度已經很快了。結果到今天,2個月過去了,事實證明我當時想錯了,因為:成長可以更快!
如果說之前3個月的積累是一點一點的,自己坐著飛機開始騰空,那么現在的感覺是飛機已經跟不上節奏了,改坐火箭直線向上跑了!
所以這一次,我不會再給自己設限制,因為成長的速度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現在的我期待著更快的成長速度!現在自己也漸漸明白了劍飛大神在北京線下活動時候說的那番話,不要給自己設限,你想一想有沒有可能更快一點......
一、參與的活動
這段時間真的時候收獲太大,大到已現在我還在不斷的反芻吸收,還不能全部掌握,大到直接走到了我的盲區,現在需要好好的進行一下總結,先來看看這段時間參加過的活動吧。
9月20日分享《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
在分享這一次的內容之外,讓我收獲非常大的就是對自己的視覺化表達有了全面的認識:弱爆了!自己一直是一種專家的角色在本色演出。對于表達,我可以分析出邏輯,但是并不知道如何的給別人講解出來,達到很好的效果。其實這背后還隱藏著一個很大的風險,對我來說,不能把內容清晰的表達出來,其實還有一方面就是自己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所以,為了訓練自己的理解能力,采用倒逼的機制,我覺得需要優化一下自己的PPT制作技能,這里首先要感謝一下小靛同學的積極幫助,除了北京的線下活動之外,還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讓我正視這個問題。
俗話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沒想到這個問題在9月底有了很大的改觀,10月初自己的觀念被完全的突破,10月下旬就得到了在公司里實踐的機會!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一部分的內容先按下不表,下面會提到具體的情況)。
9月19-20日參與吳永達老師的項目管理實戰課
如果說用0-10分來打分,10分是滿分,0分是什么都不會。我在學習了PMP的課程之后,自己的項目管理水平是2分,經過了小半年的工作實踐和年初的分享,漲到了3分,老師的課程直接讓我的理解程度達到了5分。
課程上,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加上實際的案例互動,自己的收獲非常之大,而且在互動的過程中,自己因為經常犯錯,反而比不犯錯的人進步更多。(是的,可能是我的起點也是比較低的)。
整個兩天的課程,喚起了自己對項目管理的新的熱情,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實際工作。項目管理是非常實用的方法論,但是如果不經常的實踐也比較容易忘記,自己之前在考完PMP的課程之后的一段時間沒有進行具體的實踐,也導致了自己后續的遺忘。
而這一次課上老師用非常實際的方法做了講解,我們還用實際的項目進行了演練,讓自己真正感受到了項目管理的實用之處,所以這一次對自己的影響是非常非常之大的。并且自己已經開始不斷的實踐了。
中秋節去威海總部參觀學習
中秋節去威海總部毫無違和感,因為有一種回到“另一個家”的感覺,雖然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線下面對面,但是線上的交流大家其實已經很熟悉了。
第一天的關于價值觀的探索
第一天上午參加了威海的線下活動,關于價值觀的探索真的是深得我心。特別是還有好多威海的小伙伴參與,感受到了威海濃濃的學習氛圍,感覺真是棒棒噠。
其實當時自己還處在不斷的沉浸課程的階段,現在看起來,自己已經經歷過了永澄的經過開發的課程的實踐了,真可惜當時不太會分心工作法啊,錯過了好多內容。
第二天的關于項目管理的探索
第二天開始,我就和馬博士一起勾搭做項目管理的實踐了。實踐了一整天的時間,一直到晚上。這個過程對馬博士極其有沖擊。對我又何嘗不是呢,在每一個過程里自己還需要去引導馬博士,另外,也發現了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學相長,自己還需要更多的分享。
和永澄的溝通
在威海的幾天,特別是第一天下午的溝通對我非常有啟發。老大無私的貢獻出了自己的憋大招神器,從此PPT不再愁。還和我講了講管理學的知識,產品化的知識。自己深深的感受到了那句話:比你牛的人還比你勤奮,而且還比你的學習效率高,成長速度快!如果這樣下去,真是差距越來越大。差距也是動力,我安慰自己......
和山神的溝通
周一的時候順道走了濟南,見到了傳說中的山神。和山神大明湖畔聊項目管理,想想也是醉了。俱樂部的小伙伴都是這么的謙虛好學,也給了我第二次反思回顧的機會。這一次自己又把項目管理的內容復習了一遍!
另外,山神真的是極具人格魅力與幽默細胞,我要是女的,一定要找山神這樣的大才子。(大家不要想了,山神的娃都已經會打醬油了)
關于山神的神奇的閱讀能力,我也還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一年讀完三百本書這件事情,還是值得自己研究的。
十一威海四日燒腦
關于威海的四日燒腦,說起來都是淚啊~由于上一次威海之行意猶未盡,答應了老大的邀請,之后一不小心變成了一次俱樂部的線下聚會。每天3點睡8點起床,全天18小時的高強度學習......回來之后還要正常上班,昏睡數日才基本恢復正常。
看到這些你覺得我的“淚”都是痛苦了,錯!我的淚都是激動的淚水!因為,收獲太大,太值得了!課程開發的全套知識,加上自己項目管理的第三次回顧,珍妮的涂鴉筆記,還有各路小伙伴的歡聚一堂,各種零零散散的知識點,感覺真是賺大了!
關于燒腦的細節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后面陸陸續續的會有更多的文章來講內容,也會跟大家分享眾多小伙伴的感悟。
易仁永澄:三天三夜——記錄國慶Up+的威海行
秀燕:一次說走就走的提升之旅
藥山大神:幸福進化俱樂部威海峰會手記
Eter:記一場不一樣的旅行
宋艷艷:威海之行~~
梁艷芳:**與小伙伴們的相會 **
三姿慧:lifestyle | 說來就來的腦震蕩
小生:20151011-威海之行:這是一個開始(1)
10月18日參加佛學和跑酷的課程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自己不斷學習的過程里漸漸忽略了鍛煉。于是參加了跑酷的課程,這是一個非常符合我對鍛煉的終極目標的事情:讓你的身體成為你的身體,綜合的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
跑酷的過程中的各種動作在玩中學,學中玩兒,寓教于樂,感覺非常好!
另外,佛學內容也是自己很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吳老師的深入淺出的講解讓自己了解了自己所處的狀態,要在后續學習更多的內容,深入的理解下去。
參與“做自己的CEO”課程學習
做自己的CEO的課程還在繼續,該課程的內容一直是以質量高,干貨多而聞名。自己在課程里的收獲一直都非常的大。最近的這幾次課結合著之前的提到的幾個活動,形成了合力,對我的知識沉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生活規范化、工作歸檔系統、高效的積累方法的三次課直接改變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內容記錄方式。具體的變化會在后文中詳細描述。
參與永澄的課程開發活動
十一的威海之行之后,參加了俱樂部的課程開發活動,和李老師一起梳理課程的內容,感覺真是棒棒噠!另外,自己在工作中由于有參與培訓的機會,所以也能夠立刻實踐這個方法,自己的感覺是非常的棒,學以致用!
參與提問技術的學習
如何與人溝通,這一直是我有待加強的方面。這一次的提問技術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我更好的理解溝通的過程。通過前幾次和太陽姐的溝通,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了變化,特別是對開放性問題的使用,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已經開始運用了。
參與MT活動
這是一個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活動,這也是自己年計劃里的一部分內容。關于這部分的內容,自己也在不斷的努力學習中。
部分的社交
今年10月回51CTO見朋友
與大牛溝通,其樂融融,特別是從互聯網的在線教育市場拼殺出自己的一條血路的公司產品主要負責人的溝通。一休給我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發展策略等,讓我這個在傳統企業待太久的人開了新的一扇窗戶。還給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見,撥開迷霧,讓自己跳出現在的局限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醍醐灌頂啊!
和永澄的數次電話溝通和面對面溝通
這幾個月和永澄的互動也很頻繁,每一次和永澄的溝通,都是一次燒腦的過程。從最開始的自己的定位不清、興趣不明,到后來的項目管理的方法論的運用和提升,到后來老大教我“憋大招”,再到老大對項目管理的知識產品化的思路,寫博客的思路,突破專家思維的思路,哎呀,多的自己都數不過來了~感謝老大,成長路上的領路人!
和俱樂部小伙伴的溝通(項目管理課之后)
在吳老師的項目管理課之后,和北京線下的幾位資深小伙伴溝通這個過程簡直太震撼了。康哥上來的一句:我覺得你現在做的不一定是你想做的事情。把我鎮住了....后面的幾個小時里,幾位大牛針對我的現狀和發現自我的過程做了深入的剖析,我被推動著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吸收,有一種把油罐車清空之后,不斷的注油的感覺。那次的溝通記憶,至今難忘。
二、收獲、感悟和下一步行動
學會了高效積累的方法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輸出分享和產品化,但是在之前,其實有很多的積累的工作要做。或者說做好了積累的工作,能夠讓自己的知識管理更加高效。之前自己在這個環節做的很粗糙很淺。可是十一這段時間一下被“野蠻”的拉升到了自己從來沒有過的高度。
簡單說就是:做前學->做中學->做后學
從你想做一件事情開始,你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動作都可以不斷的汲取經驗,形成知識的沉淀。
該方法結合著CEO課程中生活規范化和工作歸檔系統的落地,威力太大!幾乎可以成為一種一輩子的學習基本方法。
學會了課程開發的方法
一個做IT的,為什么要學習課程開發呢?這是一個好問題,課程開發其實不僅僅可以用在開發培訓類的課程上,用在學習中,了解講師的講解思路,為學習做更好的準備,學到更多的東西提供幫助。課程開發里提到的成人學習理論的應用還可以幫助我們在與人溝通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觀點等等。
其實搞IT的也需要課程開發啊,因為為了提高知識管理,就需要分享和總結,只要涉及到分享、與人交流或者聽課,都可以用到這部分的知識,可以說這也成為了現代的一種通用技能了,就好象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人人都要學會一點IT技術是一個道理。
繼續實踐項目管理的方法論
之前已經提到了項目管理的重要性,這一次的重大收獲就是有了很多的機會可以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何況是非常實用的技能呢。我希望借助這一段時間的不斷訓練,把項目管理的方法論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一點就是:項目管理的方法論的精深理解,項目管理屬于管理學的范疇,想學好項目管理,有必要了解到項目管理的來龍去脈,學習不僅僅要沉浸,還需要有跳出學習內容看待整體事件的能力。
角色和觀念的轉變
認識到角色的變化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一段時間,我深刻的理解到自己的“專家思維”對于外顯的溝通和做事情的影響。而永澄提倡的產品思維,用戶角度出發的思路對我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專家思維更多的是從事情的角度出發,從自身對事務的深入了解的出發點去考慮問題和解決方案。專家思維有自己的優勢:對于事情相對了解的比較深入,在各種技術細節上有較好的把控。
缺點也很明顯:雖然了解,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因為我們周圍的人并不都是專家,特別是當自己以專家的身份來和非專家溝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
跳出來看,專家思維還有很重要的問題:你真的是專家么?對于自己認為的比較了解的內容,真的是比較了解的么?如果抱著自己很了解的思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而對內容不夠專精的化,討論的結果更無法去評估真實性和準確性了。
而產品化和以客戶為導向的思路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在對外的溝通和呈現時,并不急于闡明所有的細節,而是有針對性地,詳略得當的,重點突出的進行。這樣的思路主要是考慮到實際的效果,以效果為主,也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思考模式。
當然,這種思路對于技術和所謂專家的水平要求也是很高的。一般只有能夠對一門技術或者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比較高度的認知之后,才能真正的做到深入淺出的講解內容,做好產品化的工作的。
跳出自己的思路來看自己
自我認知一直是一個很經典的話題。之前自己很容易陷入到沉浸的狀態里。一旦沉浸就會出現一個現象:陷入細節,無窮無盡的細節就會陷入另一個怪圈,扎在細節里無法自拔。細節做到位了,自己覺得還挺有成就感的。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坑啊!之前總在夸贊李老師的高度,自從學習了永澄的分心工作法之后,我才知道了差別在哪里。
細節是要深入的,但是并不是什么細節都需要深入的。具體的要深入什么細節,如何深入其實都應該是跳出細節本身的時候去理解的。站在高度上,挑選和自己相關的細節來深入學習。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投入在更有價值的地方,提升自己的整體速度,現在我理解到了這個層面。歡迎大神們來做補充。
而永澄的分心工作法是這種思路的一個具體的體現。學習任何東西,不要先讓自己沉浸到無窮無盡的細節里。而是讓自己的大腦運動起來,先有框架,想好邏輯,為什么的問題,再一步一步的向下學習。
把這個思路用到自我認知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先知道自己的優劣勢,跳出來,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更廣闊的世界。然后想一想優劣勢的來源,為什么出現這個問題,然后再來考慮如何調整改進,用什么方法來做更具的執行。
借用山神的口頭禪:醍醐灌頂啊!
其實理解到這里,也是最近的突破性的感受:和李老師溝通課程開發時,自己第一次下意識的用到這樣的方法梳理了一個大家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效果很好,才總結出上面的內容。
知識管理的概念的顛覆:以輸出為導向
在自己的老的知識管理的理念中,強調的是把內容做好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剩余的內容也就是整理整理文檔,做一做基本的分類。不是不正確,還是層級太低。在新的思路下,很多原來并不認為是知識管理范疇內的東西竟然直接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輸出為導向的方式包括了寫博客,做分享會,甚至去準備一些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課程。竟然都是在做知識管理。為什么呢,其實還是原來的邏輯,內化知識,如何內化呢,不能僅僅是想一想,做一做。現在還要講出來,因為在這個過程里會觸發自己更多的思考,再做一次吸收。講出來會要求自己對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體系化,所以學習到的東西也更豐富,更系統。
反觀以前自己做的事情,其實也都是一些很基礎的事情,在之前的觀點也提到了,不斷的沉浸在基礎的事情里,容易陷進去,沒有高效的真正的做到知識管理的事情。
實踐、實踐再實踐,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在這個過程里,自己也發現了自己的一個特點。對于學到的內容,能夠立刻進行嘗試。自己還努力的在工作中把學到的內容實際應用起來。
項目管理的實戰
這件事情從上課之后,自己就開始了不斷的分享,在第一次去威海進行了分享,(結果促成了后面的大家一起來威海),公司內和同事分享、再次在威海分享、給藥山大神單獨分享、后來和李老師一起來研究具體的內容準備,自己在自己的項目里實際使用。學習Project軟件的使用其實也是在做這一件事情。
課程開發
因為學習的內容特別有用,我在公司的新員工培訓時嘗試使用,還在其他的時候用分心工作法開始嘗試理解其他人的課程內容來促進自己的學習過程。
總的來說,我的期望是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強化自己學習的知識內容。
書讀的太少,少到都談不上積累
這個感覺一直都有,最近特別強烈,特別是看到藥山大神的閱讀速度,看到總部滿滿當當的書籍,看到永澄還有總部的小伙伴的成長速度。
讀書有幾種方法,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里的介紹
當然了,讀書不能只追求數量,也不能漫無目的的讀書。但是在我關注的領域里,自己讀書還是非常的少。為什么要多讀書呢,其實多讀書特別是廣泛的涉獵主要是通過檢視閱讀來增加視野,提升高度,不至于讓自己陷入細節中無法自拔。而這一點是我非常關注的。
自己要強制性的加快閱讀速度,不然這會成為自己成長路上的一條短板。
鍛煉和學習一個都不能少
鍛煉這件小事,自己曾經荒廢過,也堅持過。但是后來又陷入了困境,特別是在學習或者工作特別繁忙的時候。沒有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
什么是好的身體呢,我的理解很簡單:讓身體恢復本來的功能,增強個人的運動能力。
我并不期待自己跑步比劉翔快,力量比舉重運動員大,肌肉比施瓦辛格美。但是,我期望的是自己的身體是舒服的,強壯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跑可以跳,可以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在需要的時候不會因為自己的力量不足體能不好而讓自己或者他人收到傷害。
跑酷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特別是去掉了極限的部分,成為大眾健身的一種方式之后。因為這種形式滿足了幾個重要的需求:
1、不受場地約束,在廣場可以、海邊可以、賓館可以、家里也可以。不同的場地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2、直接提升運動能力,跑酷的許多動作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
3、容易上手,只有自己沒病沒災就可以立刻開始
4、效果很好,只要堅持鍛煉,對綜合身體素質的提升效果并不比去健身房差
當然了,和所有的運動項目也都是共性的一個點就是:必須要不斷的訓練,不斷的訓練,不斷的訓練。再好的運動手段,如果不動起來,也都是沒有用的。借著這次吳老師的跑酷課,自己要開始自己的跑酷之旅了!
和大牛溝通
最近還有一個很深刻的感悟,要和大牛溝通,要借住專家的力量讓自己成長。
在項目管理方面出現問題了,要找李老師聊一聊;在個人管理方面出問題了要找永澄和藥山聊一聊;在財務方面有問題要找太陽姐聊一聊;想學涂鴉,要找珍妮聊一聊;需要知心小妹妹,找采懿聊一聊。
什么是專家呢,那些在某一個領域有持續的沉淀的人就可以啦,在專家的指導下,成長速度是嗖嗖的。
專家為什么要幫你?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問題
首先專家一般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簡單說其實大家都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被理解和認可的。當你要學習某一方面的時候,索性開誠布公的去溝通,專家多多少少會給你一些意見和建議的。
其次,要有誠意。第一次你問了小白問題,專家給了意見和建議,如果你不去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下次可能專家就不會回答你的問題了,為什么,你沒有誠意。什么是一個學習態度呢,我覺得是努力了而不達的時候,專家的解答對自己收獲大,專家也樂于和這些人接觸。
第三,當你持續的精進,有可能你會成為專家的伙伴。專家也需要幫手,而且專家也會實現自己的自我實現了。
除了在某些領域里的關鍵人物,在職場上的技能類專家很容易識別,其實還有一類專家很容易被忽視,就是“管理類”專家,或者是一些“老板類”專家,這些人的思路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在職場或某一個領域里站的角度比較高,看到的也比較遠。和他們的溝通收益很大很大。
李老師是這方面的高手,北京線下的幾個管理類專家被李老師牢牢的抱住。我之前并不是非常的理解。在上次和51CTO學院的副總裁一休聊完瞬間明白了,在職場上找到關鍵節點的小伙伴溝通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脫離瑣碎的細節,站到高處去,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這種方式應該也是永澄的抓手思維的體現方式之一,永澄大大在開始成長的初期除了各位網上流行的導師之外,抓住了肖杰老師還有板磚博士等線下的大牛,才能有后面更快的成長吧。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要有足夠的實力,有一些機緣巧合,是一定可以接觸到這些高能量的人群,這些你生活里的“關鍵人物”的。
了解到局限性的存在,所有事務
萬物都是有局限性的,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是你有認真的想過么?我沒有。但是在威海的那天,說到項目管理的時候,永澄的觀點觸動了我。要看到項目管理的局限性。以前我對項目管理的方法論是非常推崇的,所以并沒有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當然,現在我也并沒有看透這個問題,但是思路已經變了,因為有所為有所不為,項目管理一定有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不能“一招鮮吃遍天”還是要根據情況來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合適的事情。
后來我想到的是:你身邊的大牛的局限性你看到了么?自己的局限性你看到了么?要想突破,要跳出來,不要盲目,然后分析,然后理性對待。我想這也是自己的覺察能力的一個方面吧。
學習要成體系,只言片語的理解是不到位
這是自己這段時間不斷學習之后的一個感悟。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繁雜的信息太多。沖擊了我們的注意力之外,也讓我們的知識體系變得零散化。
比如說健身這個領域,網上有太多的關于鍛煉的文章,一會是如何練出8塊腹肌,一會是跑步不會讓小腿變粗等等等等。這些零散的文章很容易沖散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光靠這些內容,自己梳理一個健身體系來非常困難,而且還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精力。
那怎么辦呢?最新的想法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精,先做著,然后不斷的尋找專家的資源,尋找完善的知識體系,將知識內容豐富到體系里來。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佛學或者國學,最忌諱的就是斷章取義了。自己其實并沒有懂多少內容,沒看過什么書卻出來賣弄,這就是自己的不對了。
既然要做,就從高度上先了解精髓、框架,然后不斷的豐富實際的內容。
只做必要的事情
有了上一點的支撐,就可以來說這一點了,要學習知識體系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的。我們的時間又是有限的,怎么辦呢,只做必要的事情。把必要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事情,改放下就放下吧。
三、自己的變化:
其實上面的收獲感悟都是自己的變化的內容。這里提出一些小點,屬于自己身上最直接的變化。
周計劃的完善
看到自己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一點點優化完善,還是很感慨的。
我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周計劃,8月份只有生活的內容,一點點,執行的也不到位。后來逐漸的延伸到了工作領域,逐漸的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并且開始強掉執行的效果,這個過程,個中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到。
實際的方法的調整
有了上面的總結,我的很多很多的方法都被打破,重新建立。
特別是關于歸檔的規范化和流程的規范化,我把自己的工作記錄和生活記錄直接發生了質變,全部進行了調整。現在還在摸索復盤的模板,整個做事情的整體流程模板。
從術到道的提升(不再執著于術)
道術器這三個字自己也思考了很久很久,經過最近的事情,自己終于感受到了我期望的變化,不再之謎在術,開始向“道”的方向努力。所有的問題,該解決解決,但是不執著方法,先做起來,然后想清楚邏輯,之后選擇方法來執行。(這里得感謝李老師的陪伴,是她讓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突破原有的自我管理框架,終于開始在更大的框架內理解世界和自己
最后一點,也是變化最大的。我覺得自己徹底突破了之前的舊框架。個人管理不再局限在目標、知識、行動三個方面。開始加入對思維能力的提升部分,以及原有三個方面的反思。這種突破,仿佛從二維世界走進了三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