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果辰 圖/網絡
我身上,似乎已經沒有了一名運動員的影子了。就職中的非正式正職,給我帶來了沉穩的氣場,就像個上班族那般,如我所愿啊。根據《福布斯》公布的數據里面,還沒有關于我這一行的資料,可見我這種潛在的行業,多么具有潛能。畢竟如果我因為干這行而發達,我就會成為全球首創。我才不要做人人爭著做的那些,我要做沒人要做我卻做的那一個,挑戰創新的東西,成為開創者。這樣,才會獨一無二得很有價值。為了這個目標,我得加把干勁。相信靠著我強悍的突破能力,登上財富榜就在某年某月某日而已。
在此,又要再提一提的是買東西是多么的有用,有所欲求才會成就更好的自己。賺錢卻沒花錢,激發不出那種我賺了這些錢的快感。但一旦不受控制的把錢花光了,就會不爽。此時,會基于如此,為了能滿足購買欲,繼續得到這種從金錢上索取的成就感,而想盡辦法去制造更多的財富。然后礙于自身本領不多,而去自我增值,引發好學精神。唯有學會了更多的東西,才可以涉及更多的行業,才可以賺更多的錢。也所以,為了提高我的價值,我加入了體驗閣樓。此外,我對知識的欲滿不求,想將內心的空乏填滿,當然也是我繼續進修的原因,無關只是為了目的。雖然目的是主要原因,是一種讓心態撐住,支持,堅持的狀態。
迷茫是常態,太多人不懂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興趣在哪了,如我。在不清楚的狀態下,少有人清楚該采取什么動作。要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這問題,我也答不了。這問了自己無數次的問題,看我到現在,還是解答不到,就知道這問題有多難答了。但其實,要找出喜歡的是什么,也不是沒有辦法。見許多的人,嘗試許多的事,去很多地方,等,都是一種方式。
要答出到底喜歡什么這問題,不該去想這問題,不必去想,去做。不是想好干嘛才干嘛,而是去干嘛然后想。沒什么可怕的,要嘛走前,要嘛往后,不留在原地。迷茫,不是循著光線走,飛蛾不就是用了這方式,結果?唯有做了,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要不要。不懂喜歡什么?做著做著就喜歡了,做著做著就不喜歡了。嘗試,找出覺得能持之以恒之路,才來循著這路走下去,才能降低錯失率。迷茫,就邊走邊摸索,用心也好,隨心也好,走著找出路。走著走著,再循著循著一絲絲的蛛絲馬跡,找到了一些跡象,拉著,牽著,著手,走,就能找到方向了。
做了,嘗試了,就懂了。喜不喜歡,有多喜歡?若喜歡,你能堅持多久?如果你所謂的愛好,不過能帶來短暫的喜悅,久而久之將會失之興趣,那也許不過是基于新鮮感到的好奇。無謂一頭栽入,形同飛蛾撲火。趁早發現,趁早決定堅持還是放棄。迷茫的問題是做得太少,想得太多。但迷茫最大的問題是做得太少,想得更少。不用去想該怎么做才能弄明白,做了自然能弄明白是怎么想的。不用去想該怎么做,做了自然能弄明白該怎么做。
可是此時又有問題了,摸摸索索,跌跌撞撞,可以,時間成本有,但金錢成本也未免太高了,我沒錢。路漆黑又遠,要一條條走太浪費時間。我知道了總有些容易對之感到厭煩,也有些對之總是不厭其煩的事物,但要怎么找出?從哪兒找?在這裡找。也所以,有了〝體驗閣樓〞的成立。
體驗閣樓是個學習的地方,是個好玩有趣又能學習的地方。在這集合了一大群人的存在里,大家都可以透過相互教學,相互學習的方式,互惠互利。比方說我教你折紙,你教我剪紙。這個一個學習所在地的成立,收益人數是全體大眾。不具體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可在此體驗摸索,借由體驗不同有興趣又不知是否能長久保持興趣之事,尋找所愛。在體驗閣樓,慢慢找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相信話說至此,你也有了些頭緒了吧?對的,這體驗閣樓,是〝重職人生〞所延伸,而附帶創辦出的一個新平臺。距離我采訪時,〝重職人生〞還不過初冒出頭,可如今已經遍布了全球,發展速度,影響了全世界。不過,這不是重點,無須交代它進展如何,只是想起,有關系,就略過提一提。
〝重職人生〞的設立是在于栽培,但要栽培,也要有所根據。可不能花了一大筆錢讓迷茫者去讀了那么多年書,才來發現沒興趣,又中途離場,那不是很無謂嗎?現在的生活不是想要的,以為我要的是那樣,可是那樣看著喜歡,做了才發現不喜歡。那要拿多少個文憑學位,才能找到最喜歡的那條路?換個方式,不就行了嗎?攝取知識的方法,一定要是讀書嗎?如體驗閣樓那,不多好?
體驗閣的形式就像將分岔的十字路口都搬到一間屋子里,從中找裝潢得你最喜歡的那房間。你打開這間門,發現不喜歡,就關門離開去另一間,總能找到布置得合乎心意的那間。這種在一間屋子內找房間,喜歡就繼續,不喜歡就放棄的測試,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樣本模式。
在體驗閣樓里,無疑,我所教導的是閑聊這個無師自通的秘訣,而我所學會的新技能,是開鎖。為何會選擇開鎖這技藝,說起來有段淵源。我并非想要當大盜,只不過想要使用那把鑰匙,來打開。我撿過一把鑰匙,是一把精美的古董鑰匙。柄身的刻紋很精致,很漂亮。鑰匙與鎖本是一套,可這鑰匙卻不知鎖身在何處,就只能當作擺設用途,失去其功效了。可我卻想要幫它尋找主人,所以就去學了開鎖。
說到這兒你是否覺得很納悶,既然鑰匙都在手上了,我干嘛去學會開鎖,我該做的是想辦法去找到那鎖吧。說得也對,我之后才后知后覺的察覺我當時頭腦阻塞了。沒想到問題的根源是鎖的方向,而是變成了鑰匙的使用方法。可這不好像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過程嗎?失去了邏輯性的思維,轉而涌入相關卻錯誤了的方法。但也沒關系,反正學都學了。反正,我學東西,向來不是為了有用而學,而是為了學而學。
該怎么說,怎么形容呢?學習,不是目的,是純粹吸取知識。如果說,總有些事要去學,那我寧可一輩子都不會,也不想去學。可有些學習是為了忘掉的無用知識,卻反而更應該學,好比買了不知有什么用的東西,卻是必要的存在。很矛盾吧,學習本來就是如此的矛盾。當忘掉,并非指將之變成空白,雖然感覺不到存在,可是,卻已經融入了血緣里,氣質里。學習,不是為了哪一天會派上用場,但哪一天,才會發現這過程有著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用處。
如果你以為體驗閣樓,就只是個學術之間相互交流的場所,那就錯了。在此除了能學到技藝,更能學到態度、人生道理、哲理,等。每個人都有缺點,但這些缺點,該如何改過?就拿我來說,我是急性子,做事著急。我知道著急不好,可是我就是急躁,就是改不掉。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乃我本質,骨子里細胞內都如此,我又該怎么撇開呢。這可是本來就寫在我人格里面的天性啊,可不是那么容易摒棄的。我知曉我本身性子急躁這弱點,我特別要求了體驗閣樓鍛煉我,好以獲得一身耐得住性子的脾氣。可是,要鍛煉耐性,你說,該怎么教?
對此,體驗閣樓對我所采取的方式,并非開班教學式的〝我教你怎么做〞,而是〝我只是指了你一條路,這路該怎么走你自己看著辦〞。所謂的授課的場所,你根本猜不到會設在哪兒,但既然傳授的是人生的課堂,所設地點都是些日常所見地,有跡可尋。我就被丟到老人院,被規定一段時間堅持一件事-扶著老人家散步,才得以完成任務。而既然加入了此,無法避免的事項,是要遷就這學習方式。如此的考驗,是不是很無趣?可是有趣就在無趣里面。說起來也不可思議,一個微妙的動作,也會不經意的灌輸著知識。結果,這還果真教出了耐性。
堅持很難,但正因為難,才顯得能堅持下去難得。就像玩游戲,由簡入門,但不可能一直逗留在初級關卡,太容易也未免太沒意思。突破難關的喜悅,是輕松渡過的好幾倍,遇強才能則強。就是難,才要挑戰。人生亦然,知難不退,方能到達高峰。生活,得要有難度,才值得渡過。難,并非不可能,人定勝天。在時間的磨練下,總會生出可能性。經過時間之水的打磨,我終于漸漸的變得比較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