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千字文20
登島打卡第18天
讀的什么書:《為何家會傷人》
閱讀有效時間:30分鐘
閱讀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沒有困難,終于讀完了。
閱讀有什么收獲:
我們以愛的名義組成家庭,以愛的名義互相傷害。
謊言一: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是很多中國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吧!但是我們想一想,都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聽到這句話的呢?——加上情境,這句話就有意思了。好像多數時候是在看到或者聽到某些父母對孩子做了什么出格的是之后,故作理解地、似乎是在為犯錯的父母們辯解,我們脫口而出這句話。此時的言外之意是,父母怎么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呢?他們一定不是故意的!
但是,真的不故意嗎?有些父母甚至是有意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知不知道父母打孩子就是對孩子的傷害?但是,很多父母打孩子的時候,他們說的是什么?打是親,罵是愛,打你是為你好!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接口,假若你特別迷信這句話,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檢討。
謊言二: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這個謊言背后真實的意圖是控制。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制男人。
這種控制,看起來似乎是為孩子好,卻給孩子帶來窒息感。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的生命。至少,是在扼殺孩子精神上的生命。
如果你真愛孩子,請尊重他們的獨立空間,請放手讓他們自主選擇,請不要從精神上殺死他們。
謊言三:我愛你,所以我們不分離
大人常借愛的名義,而強迫孩子和自己黏在一起。通常情況下,都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他自身力量的增強,他們開始反抗父母,不愿整天和父母黏在一起。可是父母卻不肯放手,以愛的名義繼續捆綁孩子。父母嚴重地黏孩子,會造成很多惡果。最常見的是會阻礙孩子向外發展的動力,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獨立成長。
做父母的,應經常問自己一句: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孩子嗎?還是為了我自己?
謊言四:婆媳關系
說婆媳關系本身就已經偷換了概念。實際上,這并不是婆婆與媳婦之間的博弈,而是婆婆和媳婦與兒子的三角關系。兒子才是這個關系中的連接點。
傳統中國家庭是失衡的,親子關系是核心,夫妻關系是配角。在這種模式下,母子關系幾乎必然重于夫妻關系。也就是說,對于一個媽媽而言,兒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當兒子結婚,就意味著做媽媽的將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這種巨大的喪失恐怕沒誰愿意接受。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開一場和兒媳的爭奪戰。
婆媳關系是一個謊言,三角關系才是真相,而作為三角關系核心的兒子,是調解婆媳關系的最佳人選。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應當負起責任來,積極地去調節母親和妻子的關系,而不是逃避。
謊言五:嫉妒
嫉妒狂的自我價值太低,他們因此很需要用嫉妒將這種不好的感受轉嫁出去。即,不是我讓你不喜歡,而是另一個人讓你不喜歡我。
如果你嫉妒成性,那么請你提醒自己,這極可能是你的問題,不是情侶的問題。并且,不要從現在的親密關系上找答案,而應該從原生家庭的童年關系上找答案。
謊言六:愛,是為了幸福和快樂
愛情,尤其是激情式的愛情、讓你非常有感覺的愛情,其真正動人之處,并非是幸福和快樂,而是強迫性重復。一方面重復童年時的經歷,另一方面是治療強迫性重復,希望治療童年的傷痛。
特別動心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這倒很可能意味著危險,意味著你渴望重復過去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