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但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的碎片化流失掉。
今天學習的這一章節就講到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學習,平時我個人也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但大多學的比較隨意,而且也記不住,今天看了這一章節知道原因是我們輸入的太多、太雜,沒有把它消化吸收,沒有結合自己的觀點輸出去。
那碎片化的時間我們主要學習什么呢?主要是學習概念以及概念的關系。我們知道的李笑來老師就是做概念輸出。
在比如拿閱讀來說,有人覺得閱讀就是一件特別枯燥的事情,當他對“閱讀”這個概念這樣理解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畏懼,會覺得閱讀之后一定要記住,還得專門到學校里系統化地讀。但我們學完了“洋蔥閱讀法”,會對閱讀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閱讀實際上是以你為中心的、很自由的一件事。
當我們在碎片化閱讀中學到了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利用工具,比如說像訊飛語記、印象筆記等,把這些有用的知識按照“提煉—鏈接—融合”三個步驟的做輸出。
但在學習以前,首先要明確你的碎片時間在哪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段可以學什么更合適。
其次是明確你的學習來源,我能從哪里學到有效的知識內容?比如書中作者在“知乎日報”“集客”等,那我們在哪里可以學。
最后學習從興趣出發:
其一,你要先對某個內容感興趣,因為你感興趣才可能去關注;其二,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內容必須是可以解決你的問題的,它可能解決的是你的興趣問題,也可能解決的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學習、閱讀,就等于我們在自己家后院挖了一座小金礦,對我們工作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