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于大眾而言,是各種欲求的寄托。而拋卻俗念后再去看宗教,更多的感受則是信仰植根于內心時收獲的寧靜與安詳。)
時值除夕,年關將至,從置買年貨的瑣碎勞碌中抽出身來,想放空一下自己,便憑著記憶,尋了老路,來到了八一公園北側的佑民寺。站在門口,人口熙攘,擁擠推搡,雖沒有“因過竹院逢僧話”的清逸與雅致,卻平添了些“浮生偷得半日閑”的和樂與竊喜。
佑民寺,位于南昌市中心,八一公園北側,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年間,興盛于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佑民寺山門為重檐仿古牌樓式建筑,門樓大紅底色巨匾上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陽刻鎦金大字“佑民寺”。
走進山門,一只長方四角香爐青煙繚繞,信男善女持香們各自尋了空處,持香作拜,這場面看著倒像是一場熱鬧的廟會。繞過香爐,走進佑民寺的天王殿,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塑像,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韋陀塑像,因此得名。只見殿內正中朝外塑的是彌勒佛像,山門朝內塑的是韋陀像。傳說,彌勒,韋陀是兩個寺廟的方丈,彌勒總是笑臉迎人,寬容大度,所以寺廟香火很旺,但小偷經常光顧,韋陀看上去很是兇煞,寺廟幾乎沒有香火,但廟中管理很好,佛祖知道后就命兩人同時看管寺廟,從此寺廟香火旺盛,且再無小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寺廟主殿內都是這樣的供奉。
卻說這笑臉彌勒,但凡見之者,皆舒心展眉,仿佛一切心事在彌勒的笑面前都可放下,隨風而去。正如與之相配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啟迪人們寬容的心境。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
天王殿之后便是銅佛殿,殿內銅鑄的阿彌陀佛,像高及15米,目前為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接引佛像,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民國年間,南昌民諺“江西窮是窮,還有三萬六千銅”即指此銅佛。抬頭望去,佛面雙目微閉,頷首微笑,卻透著莊重與威嚴。阿彌陀佛像四周有眾多善男信女點燃的長明燈供奉,因為佛經上說:在佛塔、佛殿或佛堂供燈的人,可以得到無數的福報。長明燈上用紅紙包裹著,上面寫著“預祝考上重點大學”“學業有成”等祈福語,也有祈愿財源廣進、平安健康的,但以為孩子學業祈福的居多,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拳拳之心,在這里,感受得真真切切!
走出銅佛殿,前方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重檐仿古宮殿建筑,正門兩側柱子上書聯一副:“護國護民喜見象王住世,非心非佛恍聞馬祖升堂”。殿正中塑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三尊大佛像。位于大雄寶殿之后的是法堂,為僧人誦經課業之地。法堂高24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底層(地下室)為禪堂,一樓是法堂,二樓為方丈寮,三樓是藏經樓。整座建筑系仿古宮殿式鋼筋水泥筑。
從法堂正門往來路折返,忽見右側一排廂房內有小殿數間,便欣然前往。幾間小殿如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藥師殿等便依次設于整排廂房內。雖沒有正殿的雍容之氣,卻多了些閑趣。在齋堂前,見對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耳熟能詳的戒勉真言,若在平日恐早已麻木無感,可在這齋堂門前,卻格外感受到一些分量,說不清也道不明。
移步至一旁的大寮,即寺內廚房,只見對聯題約:“供先償三鐵棒,私造飲食九銅錘。”若偷嘗還沒有供佛前的食物,要挨三記鐵棒,若私自燒煮食物,要罰打九次銅錘。掌管鐵棒和銅錘的叫監齋菩薩。佛法向來寬厚以渡人,而這又是“三鐵棒”,又是“九銅錘”的,乍一看,讓人瘆得慌,可仔細一想,卻甚是有趣!
天色漸漸黯然,可寺內人氣卻比先前還旺。離開大寮,懷著淡淡的愉悅往山門出口處走去,準備回家,回頭望去,寺內嘈雜的人聲混在裊裊升騰的香火氤氳中,彼此相生相容,渾然一體。或許,這就是佛法之根本所在,即濟世利生、慈航普渡。
這么想著,回過身,只見山門內側左右各題一聯,即:“離此地莫教空手去,入此門原為有緣來。”看來,此趟佑民寺重游之旅,還真沒枉費了這半日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