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第23天】絕味麻辣雞

話說老夏,四平八穩地,一餐餐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時光逝去五十多年,并無多大波瀾。雖然對首鋼有著血濃于水的情感,但到了這個年紀,無法想象到那孤島一般的曹妃甸,重新開始打造一番生活。所以,他跟云珊商量,兩人都提前買斷了工齡,就算主動退了下來。

老夏和云珊的兒子,生在冬至,所以取名叫夏祝冬,眼看,就要大學畢業了。

離開首鋼大熔爐后,云珊倒沒脫離社會。因為本來天生麗質,加上老夏的照顧,雖五十多歲,卻愈加比同齡人顯得年輕,周身都散發著光彩。由于擅長歌舞,被社區街道返聘回去,繼續推動和組織社區的文化生活建設,工資不高,但做的是喜歡的事兒,所以忙活得樂此不疲。這倒應了老夏年輕時,同事們的玩笑話,云珊真是活得水仙一般。

老夏呢?天生不喜交際,一退休,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看書和做菜這一對兒業余愛好,現在竟成了他的全部。

這天,云珊去合唱團排練演出,老夏在家看《朱子語錄》,讀到:“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學者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

老夏讀到“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氣得把書一合,心下道:“這是什么屁話,想要美味,就違背天理?不用好舌頭,不去認真品嘗美味,才是辜負上天厚愛,天理不容呢!”

老夏琢磨著,今天周末,兒子該回來了。一想到這兒,老夏心里就開始盤算,邊提鞋,邊揣鑰匙,到門口拎了他的早市大布兜,就往樓下來。他是在想兒子上周回來,他做了什么,回想著兒子愛吃哪個菜,今天要做,是做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邊盤算,邊計劃,幾分鐘就到老山早市大門口了。老夏住的老山社區,是首鋼職工的大家屬區,有三十年歷史。社區的北頭兒,有個北京頗有名氣的大早市。

自打開業那天起,這早市就成了老夏百逛不厭的天堂。每天六點開市,中午兩點閉市。各種居家必備,五金雜玩;山珍海味,鮮畜活禽;葉莢莖蔬,瓜果梨桃;辣麻酸咸,干濕調料;芫荽蔥姜蒜,川貝高麗參……應有盡有,只怕你想不到,不會讓你買不到。因為遠近聞名,早市上貨品品質越來越好,這也許就是口碑的作用吧。不僅東西新鮮,價格還公道。

老夏進來,從入口的調料店,一路向西。他已經想好了,今兒還做麻辣雞。這是兒子的最愛,是一道讓人嘗上一口,就停不下嘴兒的菜。娘傳給老夏前,這道菜的外觀,還有些偏向重慶辣子雞,那是因為,老夏少年住在荊州,離宜昌不遠,宜昌又與重慶交界。兩地的吃食,相互借鑒與影響,就有了這道不干不焦的麻辣雞。老娘在自己的實踐中,改良了辣子雞,使雞肉水嫩,吃了不易上火,但麻辣的精髓,卻保留得完好!

老夏來至活禽鋪子,雖是賣土雞野鴨,但老板一見老夏就知道,他不買活雞,道:

“早呀,老夏,買雞?”

“對,你給來一只!”李老板知道,他指的是宰好的仙居三黃雞。

“怎么?兒子回來了?”

“對,下午回來!”

老夏說著,接過包好的三黃雞,繼續往前逛。他還要買些嫩油菜苗,云珊昨天說想吃點嫩嫩的葉子菜。老夏走過一個中藥攤,看臺面上鋪著一排參,就問道,你這參都幾年的?攤主停下手上擺弄的人參,一抬頭,

“喲,老夏來了,這都是不足六年的,你要煲湯?還是泡酒啊?我這里頭還有好的,自己老家種的!”

“我泡酒用,你給來8年就行,一兩多少?”

“嘿,您要,我還能貴了,這么著,你看貨,” 攤主說著從臺面下的大黑包里,取出一花錦盒子,打開來,是一排六支,整齊地排著。“怎么樣,這是二兩,8年小白參!您要,給個整兒,拿走。給別人,我還舍不得糟踐我這好東西呢!”

老夏拿出一根兒來,細細摸了摸,又聞一聞,“行,包上!”一邊掏出一張百元,遞與攤主。

往回來的路上,又順道買了一塊粉姜。因為經過反復嘗試,嫩姜辛辣不足,姜母又皮厚質糙,六個月的粉姜,做到麻辣雞里,味兒正好,入口還不會太過刺激。

基本采買齊備,老夏的大布兜也裝滿了,他一路哼著小調兒,往家走。他平常走路做飯,愛哼點小調兒,其實都是云珊唱過的歌兒。這些小調兒里,也能體現老夏的情緒,他一般哼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是《紅梅花兒開》,但如果像今天這樣,哼著: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啊 啊~……”

那就是心情極好,不是兒子要回來,就是云珊又獲得歌唱比賽大獎了,要么就是發現退休工資又漲了。

老夏回到家,把大布兜里的食材往廚房一擺,進屋用兒子買給他的大LOCK茶杯,喝了一泡瓜片。就消消停停,開始細細擇那油菜苗。一根根兒小苗,都不到小拇指長,每棵菜苗上又有五六根極細的小芽。這種菜,超市是不會賣的,因為太嫩,損耗成本太高。一般人家,也極少做,因為太細小,收拾起來又耗功夫,一大盆下鍋,盛出來就剩下不到半盤子。但要說口感,可真是好吃,如果吃過老夏做的油菜苗,再吃其他任何葉子蔬菜,都跟干嚼扁豆筋一般,曾有云珊工會的同事,嘗過一口云珊帶到班上的油渣爆炒油菜苗,以后每逢跟同事一起吃菜,必要提那一口難忘的油菜苗。

擇好菜,老夏泡到盆里,就要動手收拾這三黃雞了。先去臟洗凈,用砍刀剁成一公分見方的小塊,保留雞骨,取雞油備用。小雞塊放入盤中備用。

接下來的步驟,老夏就要掐點兒做了。先問兒子云珊幾點到家,幾點開飯。心里有了準譜,再往回盤算,這頓飯菜的葷素干濕搭配,一共六個菜一個湯,如果六點開飯,麻辣雞就要五點五十到六點之間烹飪完畢,不能早不能晚,否則,端上桌時,溫度就不對了。如果五點五十上桌,雞就要在五點鐘下鍋,雞在五點鐘下鍋,其他菜就要在四點二十到五點之間,全部出鍋,成盤。那么就要在四點二十以前,把所有該切的該拌的該焯的該調的,都準備停當。若不暗廚事的普通人,聽著倒覺麻煩死了。

可老夏不同,只要告訴他一個開飯的點兒,前面的時間安排,他就跟電腦做批處理一樣,自動料理得分秒不差。手不忙,腳不亂,只聽那廚房里叮叮當當,茲茲啦啦,一陣交響,伴著蒜香蔥香裊裊溢出廚房,順著門縫飄到樓道,飄到街坊敞著的門洞……云珊回來,自己去收拾屋子,根本不進廚房半步。從前她好心問老夏,愿不愿意讓她幫忙,老夏總說,“你不進來就是幫忙了。”以后,云珊也就再不打擾老夏做菜,特別是他要大展拳腳的時候,更是不聞不問,留他一個人折騰。

好吧,交響的前半樂章告一段落,輔菜均已盛盤。總算排到那一籃子小黃雞上場了。老夏把炒鍋燒熱,倒進涼油,待到油溫起至一百多度,足足小半碗的姜片,先下鍋爆香后,花椒麻椒依次而入,出香氣,再將三十多根飽滿的重慶朝天椒一股倒入,稍一翻炒,那鮮香麻辣就猛地沖到空氣中來。一般人見這場面,早已經涕淚俱下,咳嗽得找不著北了。老夏可不會,炒勺穩握,小曲兒不停,一籃子雞塊有節奏地借勢滑入。辣椒與雞塊炒勻,將一大碗調好的料酒秘汁,順著鍋周,淋入鍋內,秘汁平于食材,加鍋蓋,大火轉至中火,靜待四十分鐘。朝天椒在鍋內盡情發揮,花椒麻椒粒粒翻滾,直把一鍋嫩雞塊燒個淋漓盡致。將那鮮麻與火辣借著汁水,滲入小黃雞的每一個細胞里,粉姜片兒則被煮進了雞和甜醬油的鮮味兒,加之自身的辛辣在熱氣中與朝天椒瘋狂博弈,光一想就令人欲罷不能,……更完美的是,就要起鍋的激動時刻,門鈴響了。

老夏喊云珊,“哥們兒,快開門!冬冬回來了!”

“還用你喊,門開著呢!”兒子一進門,還沒顧上喊媽,一股熟悉過癮的麻辣香,就朝他撲面而來。冬冬放下包,就洗手進廚房,

“爸,我回來了。閉著眼都不怕下錯電梯,樓道里都是麻辣味兒。嘿,今兒這雞夠麻!”

“是啊,加麻椒了!上禮拜你說夠辣不夠麻,我改進了一點,嘗嘗今兒的!”

老夏邊關火,邊往鍋里調了一點點鹽糖水,這是最后勾咸的步驟,因為麻椒有隱約的澀味,用一點糖中和,就吃不出來了,調好后一拌,就能出鍋。老夏邊往外盛雞,冬冬邊瞟那灶臺邊兒,就見老爸還做了油菜苗,冷切醬牛肉,蓑衣黃瓜,皮蛋豆腐,小炒口蘑。另一個灶眼上,滾著冬瓜汆丸子湯。老夏嫻熟地關掉湯火,轉身將菜板上最后一撮香菜往鍋里這么一撒,一手端起湯鍋,把冬瓜湯倒入放好位置的大湯碗,分量掌握得十分精準,鍋里不剩一滴,碗里不多一滴。老夏如話劇演員的謝幕一般,邊解圍裙,邊招呼妻兒:“準備開飯嘍!”

再一看,這廚房,早已干干凈凈,窗透臺明!

這情境,是冬冬上了大學后,每周都特別期盼的一份美好。只是這次回來,略略發現老爸的頭發好像白了更多,手上皴出的裂痕,似乎又擴了面積……他才突然意識到爸爸不能永遠年輕,風風火火,他照顧了家人一輩子,以至于媽媽和自己都如此習慣了……

冬冬跟爸媽圍坐于餐桌,依舊對麻辣雞,停不下嘴,都顧不上吃口米飯。但今天,他似乎感到有一把薪火,正在從不遠處遞過來,也許他自己就是那把承載使命的薪火……卻還不清楚,該到哪里去發光發熱!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23天

下一篇 油燜大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老夏一家三口,圍坐飯桌,其樂融融。冬冬邊咂摸麻辣雞,邊不斷唏溜著對老夏說:“這回夠麻夠辣,雞肉還特別嫩。爸,您這菜...
    如貝銜珠閱讀 530評論 12 23
  • 話說老夏扭身兒回廚房,一邊感動,一邊端出菜肴。一家人坐定,吃吃喝喝嚷嚷著老夏快打開禮物盒,盒子是精心包裝過的,一看...
    如貝銜珠閱讀 599評論 15 38
  • 老夏,生于湖北,18歲參加工作,被招到北京,做了一名驕傲的首鋼工人。 老夏的娘,好廚藝,擅楚菜。若說天分,一定有;...
    如貝銜珠閱讀 650評論 9 33
  • 云珊收拾了碗筷,就跟老夏來到萬達廣場。聽兒子說,影院在三層。老兩口直奔三層,一下電梯,一股誘人的爆米花香撲鼻而來,...
    如貝銜珠閱讀 563評論 10 31
  • 老夏和云珊,終于升級成爺爺奶奶了。有了吃吃和喝喝這一對兒孫娃兒,簡直羨煞了老山的街坊們。 俗話說,“三冬三夏,成個...
    如貝銜珠閱讀 613評論 16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