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堅持日更, 第 ?124 ?篇
一個小變革,會產生奇跡。
下面的9個方法,會讓你寫作變得很輕松。相信而不否定,才會有效接受。去堅持行動,才有可能看到一片不一樣的世界。
一、確定目標
任何事情,只有你想去做成它,都得有目標。就如去超市一樣,要買什么,應該有個大致的清單在心里,否則會亂花了錢,還買回一大堆沒用的東西來,真是瞎搞胡扯,敗家一枚。寫作也是一樣,你要有自己的目標。
你的寫作目標,當然是越具體越好,越清晰越好。一定是適合自己,不要放衛星。吹牛皮是不行的,到時候“衛星”收不回來,砸自己的名聲。
目標不要多,最好是在某個時段,就只有一條。專注為上策,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1.1 找到亮點 ? ?
目標確定后,開始找自己的亮點。有人會說,我哪有什么亮點?人人都有亮點,每個人都是一本好書。
用一張紙列出:年齡、性別、學歷、工作、讀過什么書、家庭、喜好、朋友、缺點、……分析這些,定能找到自己的亮點。
假如你是獄警,你寫以監獄為背景的小說,就比很多人有優勢。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監獄,對真實的監獄,沒有了解,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來的。沒有體驗,還真不好胡編。在這方面,假如你是獄警,這就是你的亮點。
這是從“材料”這個角度來看亮點,再舉例子來說:
大學生開始碼字,你的亮點在哪?雖然還沒有融入社會,沒有社會經驗。但,能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有一顆好奇之心。你想開始碼字,僅僅憑借好奇之心,保持下去,就夠你寫一輩子。
年過60歲的人呢?他們的亮點在社會閱歷豐富。他們的每一根白發,他們的每一絲皺紋,都是故事。把這些故事寫出來,碼字絕對不會是擠牙膏。豐富的社會閱歷,幫助你碼字從容,筆下生輝。
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盲姑娘,什么都看不見。所以,她非常渴望看見光明。正是她在這方面的缺陷,上帝給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她的感知力特別強,特別敏感。她的缺陷,反而成了她的亮點。
靜下心來,定能找出自己的碼字亮點,也就是你的優勢。
1.2 制定關鍵舉措 ?
明確自己的亮點,摸清了自己的家底,我們得要有行動,拿出關鍵措施來。
要成為文字達人(簽約作者)或者是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這是你的目標。然后你就陷入了混亂狀態,需要做的太多,而又都做不好。這時候,要確定關鍵舉措。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你有很多舉措,看上去似乎都是有效的。陷入決策癱瘓,不知道哪個是最重要的。要確定關鍵舉措。
何為關鍵舉措? 舉例子來說。
我計劃在2017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這是我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開始行動起來:
1、參加線下、線上學習。
2、開始在簡書日更,堅持每天碼字1500左右。
3、加大輸入,增加閱讀量,消化吸收書本營養。
三個舉措中,決定我目標能達成的舉措是“加大輸入” ,通過輸入,建立自己的“倉庫”,倒逼我的輸出。換一句說,我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更別想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
這里,我的關鍵舉措就是加大閱讀量。不僅是要追求量,而且還要質,通過思維導圖這個工具,把書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文字。 ?
1.3 愿景圖像化
把自己的愿景,用圖像畫出來,越具體越好。人腦神經對圖像特別的熱情,圖像很容易被人記住。
圖像化的愿景,置于電腦前,每天都能看到,給自己一個清晰的提醒,不能忘記自己的目標。同時,看到圖像,還能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愿景圖,必須是自己親手畫出來。你別管自己的美術功底多么的薄弱,畫的圖案多么的慘不忍睹,都沒有關系,你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你的愿景圖,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
二、內在驅動力
你手上一張王牌,知道嗎?
寫作,要堅持下去,碼字幾十萬,甚至過百萬,最終還小有成績,你得拿出自己的王牌,那就是:內在驅動力。
一個沒有內在驅動力的寫作,是不能長久的,絕對會半途而廢,中途夭折。
2.1 主觀感覺
大家每天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一樣的。而為什么在作家的眼里,是那樣的跌宕起伏,豐富多彩?作家,有第三只眼。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就是比我們常人多了一個“主觀感覺”。
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想到大家想不到的,這就是“主觀感受”:悲哀、喜悅、憤怒、絕望……。這個感受,是你獨特的體驗。只有你自己用文字記錄下來,才有價值。
你碼出來的文字,沒有 人看,得不到認同,何也?在你的文字里,看不到你的體驗,你的真實體驗。一篇文字,真實是它的生命力。自己的的獨特體驗,才是真實的。
熱愛生活,對生活有心,除了動用五官外,還要調用你的第六感官,全力以赴,你的“主觀感受”一定會很獨特。
這就是寫作的秘密。
2.2 ?縮小幅度
來看一個案例:
一家汽車美容店,為了增加顧客的黏性,鼓勵顧客使用積分卡,每洗一次車,在積分卡上蓋一次章,滿8個章,送免費洗車一次。
A批顧客,從0開始,要蓋到8個以后,就可以免費洗車一次;B批顧客,拿到的積分卡上已經有2個章,還蓋8個章,就可以免費洗車一次。
這兩種卡,實質都要蓋8個章。最后結果呢?
A批顧客,回頭率只有19%,而B批顧客回頭率有34%。這是為什么?在B批顧客看來,已經有了2個,再努力一下,8個不是問題。而A批看來,從0開始,有點困難。
得出的結論:降低“橫桿”的高度,抬抬腳就能跨過去的,反而有益于計劃的執行。
在這個案例里,縮小幅度,反而有益于回頭率。
在我們的碼字活動中,如何去縮小幅度呢?
縮小幅度,有兩個方法:
一是限制時間,充分的利用零碎的時間,5分鐘也好,10分鐘不錯,都可以用來碼字,可以閱讀。
二是設定小勝利,給自己一個能實現的小“里程碑”。降低接近目標的難度,抬一抬腳就能跨過欄桿,有助于產生驅動,保持恒久動力。
2.3 ?影響他人
要影響他人,最好的途徑就是去教。好為人師,教是最好的學習。
教,有很多方式。
在簡書上,分享自己的日更體會,交流自己的碼字經驗,教授自己的作文秘訣。剛開始寫的時候,可能會有點文不對題,廢話很多,但沒關系。等你越寫越好,你的粉絲也會跟著多了起來。
在微信群,在扣扣群,大膽的開始自己的微課,大膽的去講自己的寫作方法。
主動的去教別人,你會有意識的去管理自己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個沒有體系的知識,什么都不是,對你沒有一丁點好處。
教的目的是影響他人,而事實上,影響最大的是你自己。
三、營造環境
環境,對于碼字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你一邊碼字,一邊看手機刷屏,能寫出好文字來嗎?
3.1 ?改變路徑
碼字,如你確定是自己一生的事業,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改變路徑,調整環境。
所謂調整環境,就是讓正確的事更容易出現,讓錯誤的事更難出現。
很多新人,抱怨沒有靈感,寫不出來東西,總是卡殼,這是環境所致。
準備好筆記本或智能機(用語音輸入法記錄),從現在起,帶上一顆獨特的心,去感受生活的點滴,隨時記錄在你腦袋里閃現而來的“想法”,包括你的夢,千萬別等。
否則再去回憶,就很難記錄全貌了,甚至會失真。這是調整記錄“靈感”的環境。
早上,人剛醒來,還是一張白紙,沒有受到當天情緒的影響,這時段寫作是非常好的。
例如,每天進行晨間練筆。可以從5分鐘開始,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管邏輯和中心。
等你感覺不困難了,加到25分鐘,圍繞一個中心(關鍵詞)來寫,注意邏輯,但還是要求只管寫,中途不停,不回頭修改。這樣的練習,能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表達環境。
碼字時,還要做減法。在你碼字時,一切跟寫作無關的事,都要停下來,甚至讓其滾得遠遠的,除去一切“噪音”。
不要在碼字時,收發郵件;不要在碼字時,刷屏手機;不要在碼字時,追看熱劇。只為碼字時能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寫作環境是否如你所愿,全在自己一念之間。只要你想碼字,想在寫作上有一番作為,你就會努力創造出一個“下筆如神”的環境。
3.2 培養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人就是在跟“習慣”斗爭,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習慣,對于寫作來說,尤其重要。一個行為,一旦變成了你的習慣,將會驅動你自動碼字的“機器”。
寫作習慣有哪些?就拿我來說。
為了輸出,必須更大量的輸入,所以閱讀是最好的輸入。每周至少2本書,做到深讀,而非速讀。一個讀書習慣。
為了輸出流暢,必須加大輸出練習,所以晨間25分鐘練習,是必須的。每天早上,我5點15準時起來,打開電腦,瘋狂的寫25分鐘,然后再去上班。一個練筆的習慣。
還有在簡書上日更,有兩大作用:一是培養定時輸出習慣,二是把自己所學的內化成自己的文字,去“教”更多的新人,這是一個教的習慣。好為人師,受益的反而是自己。
所以,我堅持日更,沒有一點負擔感。據說,很多人,就倒在日更路上,恨死了“日更”,更恨死了提出日更的大師們。
養成列行動清單的習慣,嚴格執行清單。事后,要復盤,要檢查清單落實情況,讓自己的寫作行為更加趨于“自動化”。這就是習慣的魅力。
一個習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能流暢的碼字,就是硬道理。
3.3 有伴同行
碼字路上,是非常孤獨寂寞的。有人就耐不住這個,當了逃兵。
碼字路上,別獨行。寫作這個世界里,有很多熱血的人,在孜孜不倦的抒寫人生的喜怒哀樂,筆耕不輟,樂此不彼。你,得走出來,找到他們,加入社群。
我們幾個愛碼字的人,就組建了“天天向上隊”。每天打卡,堅持日更。每周開會,總結所得。在這個家里,非常溫馨。彼此幫助,一起向上。
有伴同行,你不會孤單,你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