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羊要去攻打中山國。
可是兒子卻在中山國做將領。
魏文侯覺得樂羊父子各處一個陣營,怎么著心里不踏實,臨行前把樂羊招來問道,你兒子在中山國,有這回事嗎?
樂羊何等聰明,立刻表決心,表忠心說道,攻打中山國是國家大事,我豈是公私不分的人。大王你就等著吧,我一定把中山國給你拿下!
話說到這分上,魏文侯拭目以待。
樂羊開赴戰場,將敵方團團圍住,猛烈攻城,中山國抵擋不住,一想樂羊的兒子樂舒不是在軍中嗎?于是把樂舒綁了,吊在高高的竿子上,樂舒對樂羊說,父親救救我!
誰想樂羊呸的一聲大罵兒子,說你在中山國,既不能替你的君主出謀劃策,又不能危難幫助君主脫離險境,居然還像小孩子一樣,哭哭啼啼,像什么樣子!
說完就要拿箭射樂舒。中山國原本只是想嚇嚇樂羊,見樂羊這種態度,干脆就把樂舒殺了,殺便殺了居然還煮成了肉湯,命人送去給樂羊喝。
這是你兒子的肉!
來,我喝一碗。
樂羊神態自若端過碗秒殺。
中山本想樂羊看見自己兒子被殺,必定方寸大亂,趁其心志未穩時,殺出一條路沖出去。想不到樂羊的神經非常人構造,他像喝豬湯雞湯般麻溜地喝完了自己兒子的肉湯,第二天該攻城攻城。
中山國大敗投降。
樂羊身為父親,不可能沒有父子之情。然而面對親情,樂羊完全放下,中山國低估了樂羊身為人的情感。
樂羊為什么一定要喝那碗肉湯?為了表示對國家的忠誠?為了表示破城的決心,志在必得?為了震懾敵人?
一個將親情置于不顧,一個冷酷到極點的人,正常人無法用常規方法去戰勝他。
攻滅了中山國之后,樂羊居然有驕傲自滿的神色,這又是常人不能理解的!迫于情勢,一些人在萬難的境地做了無奈之舉后,事后每每出現懊悔,慚愧都復雜情緒。
那么樂羊是處在兩難的境地嗎?不喝肉湯就震懾不了敵人嗎?
中山國本想利用他,結果反被他利用。拚得就是誰很誰無情。
無情的人沒有人可以戰勝他。只有他自己。所以中山國只能落敗。
樂羊就像一部戰爭機器,沒有感情沒有溫度,這部機器設置了必勝的程序,只專注的向戰爭一步步走去。中間所有的障礙都必須鏟除!
樂羊是對國家的忠,以國家利益為首要目的嗎?
國家利益是必須拿下中山國,個人情感是父子之情,當國家利益和親情發生沖突時,該如何選擇?
可嘆的是樂羊以喝兒子肉湯的代價,依然沒能換得魏文侯的高度信任。
魏文侯有一天感嘆的說,樂羊真是太好了,為了我的國家,居了吃了自己兒子的肉。
旁邊的大臣不以為然的說道,連自己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魏文侯雖然封賞了樂羊,但卻開始懷疑他的人品。
樂羊並沒有陷入兩難的境地,攻打中山國花了三年時間,在這之前在這之中,他完全可以招回兒子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並不一定要親嘗兒子的肉。吃兒子的肉對這場戰役並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必然的條件。然而他卻坦然談定的啜吸著飲完了肉湯。
2
由樂羊很容易想到齊桓公。春秋最先稱霸的霸主生時是何等風光。
易牙是齊桓公的廚師,首席御廚,平常把齊桓公服侍得妥妥貼貼,只要想吃什么,沒有他弄不來的美味。
有一天齊桓公吃完飯說了一句,我世間美味都吃遍了,可能就差人肉沒吃過了。
這本是無心之語,一般人聽聽也就過了。
但善于逢迎的小人是會把領導說的話研究個底朝天的。
易牙就琢磨了,齊恒公這是啥意思呢?思考來思考去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滿足領導需要。把領導侍侯好是光榮的政治任務。
那么怎么操作呢?
死囚?不行,國君何等尊貴!想來想去,看見在一旁玩耍話蹦亂動的四歲兒子。
就是他了!
第二天齊恒公端著盛湯的小鼎喝起來,只覺得今日之湯鮮嫩無比。于是問道,這是什么湯,竟如此鮮美!易牙卜通一聲跪下說這是我四歲的兒子。
齊恒公感動極了,認為易牙愛自己勝過愛自已的親骨肉。于是重重提拔他。
后來齊恒公晚年,易牙和其他兩個大臣做亂,把宮門緊密,隔絕齊恒公,齊恒公被活話餓去。死后尸體都發臭了才被發現。
管仲臨死前曾勸齊恒么要遠離易牙,他說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兒子,一個人連自已的兒子都不愛,他會愛別人嗎?
齊恒公偏不聽因此遭難。
3
易牙也並非處在兩難的境地,他完全不用打兒子的主意。但是為了榮華富貴,他做了。
這和樂羊的情況是一樣的,樂羊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將肉湯一飲而盡。
但沒有底線,終究令人生疑。
戀愛中的男女往往出現這么一幕,你要離開我,我就死。以此強逼另一方留住。對方要走,真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捅,鮮血淋淋。
對方往往只得回到他的身邊。
這不是愛,這是令人不恥的儒弱與無恥的綁架。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會去愛你?永遠別相信愛你勝過愛我自己這種鬼話。
但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因著某些原因常常會犯糊塗,可能是所處的位置導致,比如魏文侯,齊恒公本身就認為大臣們就該忠于自己,大臣們應該匍匐于權力腳下,當有這么一個人以如此高調的形式出現時,正暗合了權力者內心對忠無止境的要求。愛人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總是希望對方無條件的愛自己,以此證明自己有多重要,滿足自己對愛無止境的追求,這么一個瘋狂的人出現,邏輯主動讓位于情感需求,因此將變態的愛用來填補自己內心對愛的需求。
我們應該重視人世間的普遍情感,人世間最可貴的是親情,一個對父母,兄弟姐妹,對孩子冷酷無情的人,既便位居高位,做出無數貢獻也不值得稱道。
4
我們這個社會有一種模范事跡報告團的神存在。這些模范人物們坐在臺上聲情並茂的演說,臺下感動泫淚。故事各異,但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時間陪自己的親人。這個老婆生產時在值班,那個守邊防五年未回家,另一個老爹去世時還在抓小偷,再一個孩子已經讀初中了才見過三次面。
這是現代版的大禹啊!
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真的值得大頌特領嗎?他都到家門口了去看一下妻子會死嗎?
你的工作真的無法替代,你真的能在妻子生產老父病逝時說我愛你們但我更愛國家嗎?
一個連爹娘孩子,連家庭都不顧的人,居然還有臉坐在臺上叭啦叭啦,而你坐在臺下居然還能被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你首先愛自己愛親人,才會愛團隊愛集體。
另一方面,我們為什么要制造,推動,鼓勵這種變態的敬業,變態的親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