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目的
讀書的目的是獲得見識、提升認知,從而習得高水平的思維方法;運用智慧的思考指引自己的行為,讓人生道路走起來更加高效能。
心圣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讀書就是為了學以致用,這是最終的目的。
有見識的人,遇到“人/事/物”時更顯從容,知道比這“人/事/物”更好/壞/怪的、知道更好的想法或理論、知道事物可能的發展趨勢。
讀書的層次
為了娛樂而讀,為了信息而讀,為了理解而讀。
讀書的心法
~ 三點認知
[1] 善用高效能的時間段
《自控力》里提到,每天中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像肌肉一樣使用過多力量會衰竭。我們的注意力也是如此,保持一整天的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高質量連續集中的注意力大概不超過2小時,因此把不受打擾的連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時間段留給最好的書。注意兩點,一是認識自己的高效時間區間,二是盡可能為了注意力的連續性,想辦法排除干擾。
[2] 不求快,求深入理解
不同的讀物,閱讀層次就不同,就得采取不同的閱讀速度。在“學習區”內的書(一定要讀高質量的書籍或信息,輸入垃圾的信息就會輸出垃圾的想法)就得用“為了理解而讀”的最高層次來對待。對新的知識一知半解,追求快速閱讀不如不讀。當不太理解時,慢而細的閱讀才能更好地讀懂作者的思想,自己也同時在感知和邏輯思考,吸收知識和增長內力的效率也更高。
[3] 快閱讀的內功修為
經濟學家泰勒·科文曾在文章中提到:
The best way to read quickly is to read lots. And lots. And to have started a long time ago. Then maybe you know what is coming in the current book.
這就是他的快閱讀內功,以至于他的讀書速度非常快,一晚上可以看幾本書。
埃隆·馬斯克也曾在訪談節目里說過,他現在讀書的速度非常快,他看過很多書,新東西已經非常有限了,以至于經常能猜到下幾頁說的是什么。
會降龍十八掌的武林高手學九陰真經跟不會武功的小白相比,參透速度不在一個量級。
~ 核心心法——處理輸出好的讀書筆記
用畫“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做讀書筆記只是知道了主要框架,作用很小;流水賬式的讀書筆記類似于用胸圍、臀圍、腰圍來描述一位美女一樣沒有太大意義。
- 只讀兩遍
人生匆匆,時間有限。就算是好書,也要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在兩遍閱讀中完成書籍最大價值的挖掘。第一遍,完全侵入式閱讀,深入到作者的思想意境里,順沿思想脈絡求得理解。第二遍,跳出書的本身,總結梳理思想脈絡,用自己的話描述思想精髓,寫下讀書筆記。兩遍閱讀之間最好是時間連續性強以達到最優效果;做到看完即扔即毀。
- 看懂作者的思想邏輯脈絡
以概念切入,去理解書中幾個重要的概念講的是什么;概念與概念之間有什么關聯;概念是用什么邏輯串聯起整個思想脈絡的。嘗試用自己的話講述清楚作者思想邏輯脈絡的精髓。
- 思想連接
如果說書籍是一個人思想的獨立存在,那閱讀者就是另外一個獨立存在,兩個獨立個體進行思想連接才能產生閱讀的作用。看懂作者的思想脈絡之后,對自己產生什么影響:
更新了哪些認知誤區或錯誤 ?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有什么新的認知,可以改進哪些行為 ?
把那些讓你情不自禁地叫好、情感上有強烈觸動的和激發你產生新想法的句子或文段在書中用特殊符號標出來,用自己的話寫下這種看法和心得,完成作者思想與自己思想的連接。
- 發現主題關聯
書中的思想跟以往閱讀過的哪些文章或書籍有關聯,把關聯用自己的方式標注出來,形成主題式閱讀拓展。
End. 方法論會有精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