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對于孩子的錯誤行為,很多家長的感受是無奈、困惑、煩心、煩躁等等,而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行為,我們真正要關(guān)注是孩子行為背后的認知。就好比一座冰山,水面上我們能看到的部分代表著行為,也就是我們平時看到孩子的一些言行舉止,激發(fā)我們各種情緒的源頭,而水下看不到的部分代表著感受、想法和信念,也就是孩子真正想要做被關(guān)注到的部分。我們能說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就說他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嗎?作為父母的我們,更多地要關(guān)注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的行為舉止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信息,我們怎么來面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們?nèi)绾谓o孩子一些主動和鼓勵性的回應(yīng)?
? ? ? ?孩子的錯誤目的有四種,尋求過度關(guān)注、尋求權(quán)利、報復(fù)、自暴自棄,那么,出現(xiàn)這種行為,我們?nèi)绾闻袛啵咳绾螒?yīng)對呢?
1
家長感受:心煩、惱怒、著急、愧疚
孩子的目的:尋求過度關(guān)注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唯有得到特別關(guān)注或特別服務(wù)時我才有歸屬感。唯有讓你們?yōu)槲覉F團轉(zhuǎn)時,我才是重要的。
家長回應(yīng):
通過讓孩子參與一個有用的任務(wù)轉(zhuǎn)移孩子的行為。
“我愛你,而且……”(例如:我在乎你,待會花點時間來陪你)
每天固定給孩子專屬的陪伴時間。
建立日常慣例表。
花時間訓(xùn)練孩子。
召開家庭回憶。
2
家長感受:被激怒、受到挑戰(zhàn)、受到威脅、被攻擊
孩子的目的:尋求權(quán)利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唯有當(dāng)我來主導(dǎo)或控制,或證明沒有誰能主導(dǎo)我的時候,我才有歸屬感。你制服不了我。
家長回應(yīng):
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并請求孩子幫助。
既不要開戰(zhàn)也不要投降,撤離沖突,讓自己冷靜下來。
堅定而和善。
不說,只做。
決定你該做什么。
讓日常慣例說了算。
培養(yǎng)相互尊重。
給有限選擇。
設(shè)置一些合理的限制時得到孩子的幫助。
堅持到底。
鼓勵。
啟發(fā)孩子把權(quán)利用在積極方面。
召開家庭會議。
3
家長感受:傷害、失望、難以置信、憎恨
孩子的目的:報復(fù)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我沒有歸屬感,受到傷害就要以牙還牙。反正喲沒有人疼愛。
家長回應(yīng):
處理受傷的感覺:“你的行為告訴我,你一定覺得受到了傷害,能和我談?wù)剢???/p>
避免懲罰和反擊。
反射式傾聽,做出彌補。
鼓勵其長處。
召開家庭會議。
4
家長感受:絕望、無望、無助、無能為力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棄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我不相信我能有歸屬感,我要讓別人知道不能對我寄予任何希望,我無助且無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沒用。
家長回應(yīng):
表達對孩子的信任。
小步前進。
停止批評。
鼓勵任何一點點的積極努力。
關(guān)注孩子的優(yōu)點。
不要憐憫。
不要放棄。
設(shè)置成功的機會教會孩子的技能,示范怎么做,真心喜歡這孩子。
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chǔ)。
鼓勵。
召開家庭會議。
? ? ? ?當(dāng)家長真正了解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我想,在處理孩子問題行為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那么的束手無策,但是我們要耐心、要用心的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堅定而和善的態(tài)度來解決問題,我們要關(guān)注解決問題,而不是問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