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寫到中秋節的時候愛寫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親人在身邊,面對面,卻是兩看相厭,互不說話,憋著一口氣吃完飯,從飯店出來,空氣中,有些潮濕,有些悶熱,眼淚卻又不自覺地流下來。
想想,覺得很悲哀,關于中秋節的記憶很少,因為中秋節正是秋收的時候。印象里,小時候的中秋節不一定放假,趕上放假就過節,趕不上就在學校,因此少了節日的儀式感。如果秋天新種的白蘿卜成熟的話,那中秋節就是一頓美美的白蘿卜豬肉餃子,在月圓之夜,吃上一頓媽媽親手包的鮮美的餃子,或者煮的新鮮的嫩玉米,指甲一掐就出白色乳汁的那種,不是水果玉米,卻非常香甜。這是我關于小時候中秋節的全部記憶。
上大學后,中秋節放假,我卻因為離家遠的緣故,不?;厝ィ虼伺c家人團聚的少,家里這種儀式感堅持的少,因此我沒有太多的概念。
中秋節,傳統佳節,團聚的日子,開心的日子,今年是我和爸媽三人過的一次中秋節,我卻不開心。
上午和鄰居一家去石林霞玻璃臺觀景,一路爬山,非常勞累,回來已經下午三點多,想到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拖著異常疲憊的身體帶著爸媽出去吃飯,沒料到心儀的飯店門口排了很多很多人。于是,讓爸爸等著叫號,我和媽媽逛附近的衣服,逛了近一個小時,有些累了,準備上來吃飯,結果得知還需要等很久,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爸爸發火了,說到,吃個飯等三四個小時有什么意思?媽媽趕緊說,等的時間太長了就沒必要,去吃米線去吧。于是,我們又輾轉來到米線店里,確實不用排隊,人較少,是呀,誰過中秋節吃米線呢?我們趕緊坐下來,準備點餐,我和媽媽很快點好了,但是爸爸又在發脾氣,堅持不點,我問了兩次想吃什么口味,他始終不點,于是,我幫他點了份。米線很快上來后,三個人開始各自吃各自的,我和媽媽為打破尷尬氛圍,沒話找話地換著口味嘗了嘗。但是這頓飯,誰都吃得不開心。
吃飯的時候想了很多,這樣的氛圍在家庭并不少見,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生氣,我覺得過節,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得吃飯最重要,不論吃什么,就算等的時間長了也沒有必要這樣擺臉色,換個餐廳就是了,但是爸爸沒有這樣的意識,他不高興就要弄的身邊的人都不高興。
家里從來沒有堅持過中秋節的儀式感,對節日重視程度低。雖然中秋節并不是個大日子,但卻是難得的團圓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是為了開心,沒必要搞得不歡而散,并且都是最最親的親人呢,這樣相互傷害,弄得大家心里都不愉快。
爸爸脾氣暴躁,一分鐘不能忍耐,一輩子都是這樣,有脾氣必須得當場發出來,大事小事都這樣,并且就吃飯這件特別小的事情,生氣實在沒必要,也不值得。
我覺得這樣有點自私,從來不顧身邊人,即使身邊人是最親的親人。我不知道爸爸這樣做有沒有快感,有沒有吃的不舒服,有沒有一絲后悔,其實我知道他沒有,如果有的話,也不會這樣明知而為之。我不知道對身邊親人的情緒不理不顧,這樣生活的樂趣在哪兒。
我不想評判,不想試圖改變,不可選擇,不想抱怨,不想傾訴。唯有逃避,我希望躲得遠遠的,這就是此刻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可能說出口心里會舒服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