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一個關于“動物怎么叫”的神轉折故事:Bark, George

繪本具有圖文對應、互動空間大的特征,使它成為外語入門的最好工具。

小冰從英語語言學習的目的出發,來推薦和解讀有趣的、語言難度合適的英文繪本。同時介紹一些學語言的小知識、小技巧。

為什么一定是有趣的?因為這樣學習者才會感興趣。有了興趣,學什么都不在話下了。

大多數英文繪本,在網絡上都能很容易找到電子版本和音頻。不過,如果有特別喜歡的,買一本紙書看畫面會更享受。

希望你們有所收獲!

《Bark, George》是一本小小的卻充滿奇趣的繪本。George 是一只小狗,可是它卻不會汪汪叫。媽媽一遍又一遍地發出指令:Bark,George. 可是 George 一會兒喵喵叫,一會兒嘎嘎叫,甚至發出豬叫、牛叫聲,就是不會汪汪叫。究竟是怎么回事?當媽媽帶著 George 到獸醫那兒去了以后,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Bark, George."


George went:"Meow."


"No,George," said George's mother."Cats go meow.Dogs go arf.Now,bark,George."


George went:"Quack-quack."


"No,George," said George's mother."Ducks go Quack-quack.Dogs go arf.Now,bark,George."


George went:"Oink."

注意看 George媽媽的表情,每當 George 叫出一種奇怪的聲音,她就一次更甚一次的失望,不僅在表情上有變化,甚至身子都越趴越低,特別生動。

在 George 媽媽的反復勸導下,我們很自然地了解到幾種動物的叫聲:

Cats go meow. 小貓喵喵叫。

Dogs go arf. 小狗汪汪叫。

Ducks go quack-quack. 鴨子嘎嘎叫。

Pigs go oink. 小豬哼哼叫。

英語中形容動物叫聲的擬聲詞,和漢語里面的對應詞,有的時候神似(比如貓叫:喵 vs meow),有的時候則差好遠,以至于讓你懷疑兩國人民的耳朵是否具有生理結構上的差異(比如羊叫:咩 vs baa)?

所以仔細比對一下漢英動物叫聲,也是蠻有趣的一件事。感興趣的話,可以聽一首歌:The Animal Sounds Song,里面模仿了近二十種動物的叫聲。


騰訊視頻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讀英文繪本的時候,常常不知不覺能學到一些非常簡單、自然的語言。

比如,當我們想用英文表達“小貓喵喵叫”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說出“A?Cat?Says?Meow”這樣的句子?

這當然沒錯。但是看看 George 媽媽怎么說的?“Cats go meow.” 沒有用“say”,而是用了一個萬能動詞“go”,來表達“叫”這個動作。這種簡單的口語用法我們很難從一個單詞的含義上去推出它還可以這么用,往往只能是從真實、完整的語言素材中去自然習得。

說回這個繪本。情節到此為止時,我們還以為這是一個就是不肯聽媽媽話的淘氣孩故事呢。誰想到,到了獸醫那兒,老練的獸醫一次又一次 reach deep down inside of George,竟然從 George的肚子里拉出了一只貓、一只鴨子、一頭豬、一頭牛——居然有一頭牛?!

How can it be? 真好笑,小小狗的肚子里怎么可能裝得下這么多這么大的動物!這時候 George 媽媽已經從目瞪、口呆、捂眼,到翻倒在地,給讀者增添了好多樂趣。

故事到這兒居然還沒結束。最后回家的路上,George媽媽很自信地讓 George 對著人群來一聲地道的狗叫——畢竟現在 George 肚子里已經沒有了其他動物的干擾不是?可是事情再次出人意料!

On the way home,she wanted to show George off to everyone on the street.

So she said,"Bark,George." And George went


George 非常優雅地和大家招呼了一聲“Hello!”

噗!真讓人出戲啊!你明明是一只小狗好不好,怎么可以說出人話來?但是此情此景,這一聲“Hello!”又契合得非常自然,不得不嘆服作者的高桿。簡單的小故事,卻是屢屢的神轉折!閱讀這樣的書,孩子的眼睛一定睜得大大的,嘴巴笑得合不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