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訓練營一直有在關注,強大的動力刺激,飛速的進步,都是我從身邊伙伴身上感受到的。前兩天聽到笑來老師提到一個有些反直覺但細想來又頗為贊同的觀點:有問題時,如果無法自己解決需要求助,最好也不要求助身邊的人。這句話在我看來,用在此情此景則意味著:當我的目標又開始模糊,努力的方向又不那么清晰時,也許我需要的就是一個開闊的視野,需要見識更多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一個更有利于成長的環境,尋找自己能做的事,能做好的事。
無意中朋友圈的推文中看到了BM營19期招生的文案,不得不說報名程度的火熱讓我吃驚,我只看了幾個大咖老師的名字,連課程內容都未多想,便下了訂單----我知道,我一直等待的新的成長的機會來了!
果真如此,這次社群中的小伙伴的優秀程度更是讓我驚嘆,幾頁聊天記錄翻下來幾乎都是我未曾接觸過的職業;生活內容的豐富、斜杠技能的精彩度又刷新了我的朋友圈范圍;在這里交友、找到價值觀認同的人,吸收不同的觀點與認知,僅這些方面,就已經物超所值,那么若能通過聽課改善自己生活一點點才是意外好運了罷。
是的,這次的訓練營本就抱著交流的態度,試試看自己這幾個月的認知到底能發展到什么程度;想知道在人生重大的關口上,我到底可以有什么資本拿出來交換,又能換到什么?
因此,先借此機會梳理自己的課前自省,也是在此立下flag,期待七天后的成長結果。
我按照自己幾個月來思考的方向和內容進行梳理,并從中理出自己踐行過的方法論和心得,最后提出我自己的課前疑問。
一.目標管理
基本認知:
目標應當與個人價值觀相符,是一個人自我期待的具體內容。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目標應當具體,兼顧身體素質的同時包含對于情緒的滿足。
具體方法論:
專屬隨手記錄本,隨時記下想到的只言片語;Evernote上每周復盤與計劃,每日翻看,有了新想法先記錄,周末復盤時再補充,以免打亂原計劃;
Evernote上轉開一個文件夾記錄自己對未來的設想,在自我價值觀的引導下,設想自己的期待,并倒推可實現的途徑;
發揮腦洞,沒有人會一上來就擅長做計劃,而難點也在于做出的目標好壞并無人知曉,也很難有人給出標準來調整;因此,第一次出現無法按照計劃完成的情況,我就會發揮腦洞,目標不變的情況下,試圖更換完成的時間、方式、途徑,以求最起碼能達到相似的目的;
觀察結果與預期不相符時,記錄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因為目標只是目標,不論多么貼合實際,總會與踐行時有誤差,若能清楚地認出來這種誤差具體代表著什么動作,什么結果,便更有可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課程期待:
“他們”具體的目標管理過程是什么樣的?
什么是價值實現的角度?和我的認知有什么差別?
快速上手的方法是否在我已有的體系之內?
二.人脈經營
基本認知:
人脈對我來說就是“交換”的產物,也許交友時也會想他是做什么的,對我有什么幫助,但全部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我會先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能夠拿什么資源出來換?如何能幫助到別人?
交往時總有一種困惑:對于無償中有意或者無意地幫助過自己的人總是不曉得拿什么去回報,每個我認為對我成長給出過重大指導的人我都會把和他的聊天對話框置頂,提醒自己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報答他們;
過去的自己不喜歡和他人對話,不懂得體察他人情緒,不懂得為何以及如何給他人提供必要的情緒價值;后來進入陌生的實習環境,逼著自己打開自我,變得外向,才發現和人溝通是一件1+1>2的事情,不僅能提供他人信息與精神交流,更多的幫助還是給自己:情緒上的撫慰,思考上的驗證,增長見識的途徑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人應有的發展方式,是未來社會的生活必須。和其他人交換信息的過程充滿了樂趣,讓我發現了對這個世界更多的打開方式…好處太多了。
所以與其說人脈,我更喜歡用“交換”這種概念來描述這種“定向的交往”,那么既是定向,不同價值觀、不同行為模式下的“人脈”在我看來也就沒什么斷舍離了,因為本身的行為模式和認同感就已經讓自己不得不與那些“無法通過合作獲得進步”的人有了世界的斷層。所以,對自己來說,從思維方式上改變,在行為模式上趨異,就是自己的“優化朋友圈,人脈斷舍離”的方式。
課程期待:
老師對人脈又是如何定義?
什么是結構化的人脈管理?
三.精力管理
基本認知:
最寶貴的是自己的注意力,堅持注意力>時間>金錢的原則。
不斷在尋找沉浸式的工作方法,一直關注思維認知上的升級,因為只有從內心、從高處認知自己,才能無形中化解生活中的各類問題。這個觀點,不論是與家人相處,還是工作學習都漸漸發現了好處:很多時候糾結的產生在于自己認知水平太低,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也就給自己帶來了局限,或者帶來了不必要的擔憂;又有時因為自己對于情緒、對于人體生理反應、對于腦認知的科學理論欠缺太多,所以將他人的舉動看作是莫名其妙或者無理取鬧繼而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殊不知這些都是最正常不過的表現,只是自己沒有認清事實罷了。
方法論(已做過&正在做的探索)
確立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
拆分任務中需要搜集、需要分析、需要背誦等不同技能需求的占比,進而在不同時間段有所側重;了解自己的精力旺盛時間段,并安排不同性質的工作學習任務;
從生活角度,整體上尋找工作、學習、生活的平衡法,逐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
嘗試一次只做一件主事的工作方式,學習深度學習的方法;
從內心的角度出發,規劃自己的工作、學習目標,化解壓力;
從驗證、尋找反饋并迭代的角度,向周圍輸出正能量,同時吸收動力;
課程期待:
為什么要從注重過程變為注重結果?什么樣的表現是注重過程,什么情況下需要注重結果?又分別該如何做?
四.財富管理
基本認知:
思考將一份時間賣出多份價值的方式;
探索 尊重金錢、尊重自我投資的方式:如何將對自己的投資最大化地變現出成果?
自我期待:
如何對投資行為進行分析?
如何增長自己的投資智慧?
如何進行趨勢分析?老師會不會提及未來的某些趨勢?為了抓住機遇,我該如何自我修煉,借勢成長?
如何對即將到來的“工資”做出合理的預期?
以上便是對此次訓練營的整體認知和問題規劃。看著群里越發熱鬧的大家伙兒,難得地再次迎來了自己熱血沸騰的時刻。真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