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外音: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教信息科技,覺得自己始終一頭霧水,所以這學期亂七八糟的信息課,以這篇反省文章做一個結束,希望自己來年如果還教,希望有所進步。
本學期重點內容都是圍繞項目活動展開,通過項目活動的推進,促進學生對技能的學習、團隊能力的提升、整體作品構思的思維方式的培養、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掌握。但是這個目標對我來說困難重重,首先自己對于教學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還處于淺顯階段,其次對于學生的各項能力的把握還稍顯單薄,所以在嘗試小組合作學習項目時,遇到很多問題,也積累了一次比較失敗的經歷,但同時在這個嘗試過程中,給自己更多學生的資源,因此,特此做一個淺顯的總結,為下一次小組合作學習帶來一些進步的嘗試。
小組合作式學習的動機
在之前上課時,發現部分學生有一定的PPT制作能力,而大多數學生對PPT軟件抱以很大的好奇心和熱情,總是在其他軟件學習中嘗試自己打開和操作,后來我了解到學生對PPT技能的掌握是參差不齊,有熟練掌握、也有一竅不通的,所以,在PPT軟件教學中,我嘗試了我所理解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互助的方式,試圖達到簡單的技能學習的目標。
項目活動使用了《siri vs alphago》這個主題,希望通過對兩種AI產品的對比學習,初步認識人工智能是什么。任務布置使用了封閉式的任務,老師布置主題和任務大綱(是什么,用來做什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作為切入,分別在組內領取自己的小主題,完成自己的PPT介紹,并在完成后合成一個團隊PPT,做展示總結,最終評選出的團隊會領取不同等級的積分作為獎勵。
準備期——明確任務
學生通過組長布置或小組討論自行領取的方式確定自己的任務和主題,目的是為了在之后的PPT學習中,每個人都有事情做,并且能夠在做中遇到問題,提出問題,并去解決問題。
這里遇到了第一個困難:在全班討論每個人領取的任務是什么時,學生對于任務的“明確”產生偏差。因此強調了每個隊員的獨立性以及自己在團隊中的不可替代性,讓學生明白自己不是游離在外的無業游民,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制作期——發揮團隊中的長板
由于學生對PPT技能的掌握不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樂意,所以這次采用了自由探索學習,去發現自己想達到的目標(插入圖片、插入文字等)有什么方法做到,熟練掌握技能的同學作為團隊中的長板,幫助團隊中的部分同學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則會作為班級討論的話題,共同學習。
這里遇到了第二個困難:不同小組學習、摸索到的技能不同,問題很多很零散。所以在幾節課的毫無頭緒之后,嘗試在下課前和第二節課開始前梳理當前全班都掌握的知識內容、部分同學掌握的知識內容。對于一些沒掌握的內容,小組會有新的好奇心,想去學習,就會指派小組中能力較強的同學去觀摩學習,然后回到小組中自己練習和教授隊友。
評價期——小組評和組與組互評結合
目前還沒做到把小組作品合成一個完整的PPT,所以只嘗試了對個人作品的評價反饋。由于不同小組的進度會有快慢,所以采用了小組內互評和組與組互評的方式相結合,評價方式是兩個“一”(一個贊美和一個建議)。
組內互評:學生非常愿意在小組內開展互評,并且在評價過程中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添加新的內容完善自己的作品。
組與組互評:學生組團挑戰其他小組,到對方組內對他們的作品做一對一點評,并且完成后邀請對方給自己小組的作品做點評??吹礁玫膬热輹ぐl學生新的創意和能力,學生會自發地想去繼續完善和修改自己的作品。
這里遇到了第三個困難:學生不會贊美,也不太會給出建議。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贊美和建議,籠統的稱為“點評”,從主觀的角度給出一個好、壞的評論(而且壞多過好),從非暴力溝通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評價方式是無效且不令人信服的,所以在課堂中,花了一些時間教學生如何去“贊美”,如何給出“建議”,使得在修改作品的過程中,對方更愿意聽取建議馬上去做調整。
以上三個階段中,分別都淺嘗則止地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讓這個形式出現在了教學中,但是在具體落實和進行的過程中,還是有諸多失敗的地方。
1、項目設計太過簡單而冗長。
在初期,學生對于主題結合PPT還是有非常大的興趣的,也愿意邊學習操作技能,邊去理解文字內容,但是過了2周以后,學生明顯對于項目內容的積極性減弱,只對不同的新技能產生興趣。所以反思,是否一個大的項目活動中,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和項目活動的開展拆分開來,先單純學習技能, 然后再引入主題項目活動,給學生更多時間在項目的整體策劃、實施、完成上,能夠自主運用學習的技能達到目標?
我個人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維度的能力,技能的學習是一種基本的能力,當基本能力掌握并熟練運用后,才能達到一定程度的全局性理解,即運用這些能力完成一個綜合項目,對項目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并在項目中收獲更高階的素養。
2、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自主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還稍顯欠缺。
從我粗淺的理解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共同繪制美好愿景、不恥下問學習技能、主動積極充當導師、交流碰撞新生創意、互相攙扶達到共贏。
但是在活動中,大部分學生處在層級式學習(教材——老師——學生)的思維中,有問題只想找老師;在老師引導下終于愿意嘗試用網狀學習(學生——周圍n個同學)的思維時,卻不敢不恥下問請教隊友,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請教,隊友還藏著不想教;在不斷反復的引導下,終于在小組中放開自我,卻又束手束腳,不敢去向其他小組請教。整個過程中體現了一些學生的對于小組合作和團隊的陌生感,沒有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找到其中的樂趣和對自己的好處,所以整個過程都是很被動的。
從老師的角度看,對于學生學情的掌握非常不到位,在前期沒有把握好學生對于小組合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貿然直接開展,導致在前期摩擦多、問題多,花很多時間去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
以上是我淺顯地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和思考,未來學習的方式一定會朝著更高的要求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全局性理解和綜合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項目活動和小組合作,是一個很好地朝這個目標發展的方式,但是目前自己在經驗和學情掌握上還非常薄弱,所以接下來,還會繼續通過理論學習和不斷實驗,去嘗試積累更多的經驗,希望下次會有一次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