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么?”
有一個回答讓我心有戚戚:“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對你的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
開卷有益。讀書帶來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深入骨髓。記住的變成了知識,忘記的成為了你的成長。
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相信你一定了解關于復利的公式:
1.01^365=37.8
知識積累同樣如此,當你堅持學習時,你的知識將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多,最終的收獲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北大保安先后500人考上大學”、“81歲日本老奶奶雅子若宮自學了6個月的編程后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機游戲應用”這些人通過“終身學習”的路徑,或成功逆襲、或實現了自己人生的更多價值。
你在讀到這些文章的時候,充滿斗志,幻想著自己也能通過閱讀改變人生,完成“逆襲”。而現實卻是:
包括你我在內的許多人只是把學習當做一個階段性任務。畢業工作后,連書都懶得去翻兩頁。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不在于天賦,不在于能力,往往在于此——
當別人在一點一點地成長時,我們放棄了自我成長,用不著幾年,我們在工作上可能就很難長進,職位薪資停滯不前,在生活中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深陷于各種朋友圈謠言中無法自拔。
甚至在為人父母后,當你教育孩子多學習多看書時,會遭到反駁:“你自己都不學,除了打麻將就是看電視,有什么資格說我?”聽罷,心如刀割。
相信你可能會有各種理由:“我也想學習,但學習是需要環境的啊!現在我已經不在學校了,沒有整塊的時間,沒有老師指導,實在是學不下去呀!”
理由找好,便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
其實,不是辦不到,只是你沒有合適的方法。
你總期待著一個驚天動地的儀式讓你來脫胎換骨,但是很多時候,能改變人一生的不是你聽過的大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
不要輕視這些細微的改變,一個一個堅持下來,慢慢地,你就會變成你理想的樣子。
因為,那些讀過的書、見過的世面,變成了你人生的營養,變成了你的骨和血,成為你頂天立地能力的來源。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千百年來先賢的智慧結晶,各行各業精英的經驗總結,幾乎都被記錄在了各種各樣的書本上,紙質的或是電子的,都靜靜地躺在那里,等待著需要的人把它帶走。
每一本著作,都凝聚著作者的靈魂,當你你愿意去閱讀時,他就會開心地與你做深度的對話,傳授一生所學,給你啟迪。
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相應的煩惱:
你也想好好完整地讀完一本書,可是積累如山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務,屬于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
看到許多知識平臺上的各種產品,卻魚龍混雜,不知從何入手。
你想讀書,卻無從下手;你想改變,卻無處著力。
對于知識的焦慮幾乎摧毀了你,但是……
可以看 可以聽就比較適合所有人客……還有最后一個半小時,就看你的了……
小銘同學和你一起成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銘同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