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存在一些群體性的差別。比方說,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大大減少了,“講道理”的次數和自覺性都有所增加,這毋庸置疑應該算是一個進步。但還是不夠。
前幾天我媽還在感慨:從前工作忙,孩子多,心里煩,哪有耐心和娃娃們講道理,很多時候本來是可以不打的,也干脆下手了事——說得跟武俠小說似的,一言不合拔劍相向。其實境況也差不多,大俠們有的是因為不善言辭,有的是相信暴能制暴,我媽有時候是因為懶得開口,有時候是覺得打了解氣。但仔細想想,不管是大俠還是我媽,假如當此時衡量一下雙方力量對比,覺得應該打不過,哪怕覺得真理女神就站在自己身后,想必也不會輕易動手。不是嗎?難道是真的因為堅信對方做錯了,堅信打能止惡,所以才不管對方有多么強大,不管是否會遭遇頑強的反撲,而毅然決然地拔出雞毛撣子?
所以打孩子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力量強大的成年人,對上一個身高只有你一半的小孩子,無論你多么有道理,只要你不講而打,總有恃強凌弱的嫌疑。除非雙方勢均力敵,否則就是單方面的屠殺,只能證明我力氣比你大所以你得聽我的,力氣大就可以不講理。力氣小呢?當然另計。
以大欺小,打得過才打,這不但雞賊,而且懶惰,并且表現出對自己智力和說服力的極度不自信,這種態度對于教育沒有任何好處。
講道理是開啟心智的重要助力,大人和小孩一起獲得成長,你要是覺得講不圓,正好停下來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想法本來就不對;如果論點站得住腳,那就是語言和邏輯沒弄好。
你是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應該有反省的能力,除非自己不愿意反省,老子永遠是對的。作為一個讀過書的成年人,也應該有面對質疑的勇氣,只有偽命題才經不起質疑。而假如只是惱羞成怒,撈起棍子一頓飽揍,就永遠沒有這種成長的契機。你的孩子只能學會屈打成招,你則繼續乃至更加自大愚蠢,一拍兩散,大家都不用朝高等動物前進。
講道理是人類最高貴的品質之一。放棄講道理,就是放棄生而為人的那一點尊嚴。很多家長在沒當家長之前還是愿意珍守這一點尊嚴的,不知道為什么,當了家長之后,反而不愿意當人了。
這世界上有什么是打一頓能解決而講道理不能解決的嗎,當你是個父母,對著你的孩子?
有人說,我講道理講了一百遍他不聽,打一頓就老實了。為什么不打?
哦,投入產出比。這論調真有股不能說的熟悉。教孩子也這么講效率,你當教育事業是計件發工資的么?誰單位時間里輸出的成品更多,誰就能拿到更高的工資,工人們水都不愿意多喝,因為上洗手間太占時間。那你的成品是什么?是孩子不情不愿的一句“我錯了”,然后你好在心里默默畫正字?他被你打趴下一百次,有什么用?
最關鍵的詞語在于,“打一頓就老實了”,如果你要的最終結果只是“老實”,何須如此麻煩?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聽話,又是何其悲哀?
這就是“打”的另一個弊端。打,是一種手段,目的可能是懲戒,也可能是說服,無論最終目的是什么,明明都有更好的替代手段。遺憾的是,太多家長忘記了這只是個手段,而把它當成了一個結果。當教育始于巴掌和拳頭,在哭泣和低頭處戛然而止,之前講的一百遍道理都灰飛煙滅。因其簡單粗暴,本應屬于教育題中之義的交流、啟發、觸動,都全然不見。
打,和教育沒有關系。它扼殺了彼此之間所有的可能性。因為舉起巴掌的那一刻,僅有的一個結果已經被預設好了,如果沒有達到那個結果,暴力就會繼續。這是一個單向的過程。正如那句話:“哪里有鎮壓,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更深的鎮壓。”不過是一個惡性循環。
好多人說,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對,但就是忍不住啊。你哪里是忍不住,你分明是計算清楚才得出的結果。
如果你在公司大小算個領導,對著一干活就懵圈一沒事就溜號的下屬,你旁敲側擊或者正面訓斥了好多遍都沒用,你會動手么?不會嘛,最多解雇人家。因為成人社會自有其運轉規則。一來你摸不清人底細,萬一是黑社會老大的第三個女人的弟弟的小姨子的男閨蜜呢?二來,打人真的很損害你自己在公眾眼里的形象。三來,“他跟我沒關系,管他變成什么樣子呢”。四來,畢竟是個成年人,相信他應該聽得懂道理。
對著自家孩子呢?一來,知根知底,你生的你養的,往上數多少輩你比他清楚,不怕報復不怕尋仇。二來,在家里打自己孩子嘛,誰看得見?(我就納悶了,回到家,正裝一脫,你就不是文明社會的文明人啦?)三者,還是因為你生的你養的,你又覺得自己有責任讓他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嗯,更好的奴才和臣子)四來,小孩子懂什么道理?講一百句聽不進一句好不啦?
說到底,你還是沒把你家娃娃當人唄。是不必花時間去交流的,即便花時間、也只能花在馴養上的——一個玩偶,還是一只寵物?
即使他現在還小,難道為人父母的職責不是幫助他成為人格完整精神獨立的個體?你不尊重他,想讓他學會自尊?你對他全無耐心,希望他耐心對人?你不允許他對至親的父母提出異見,卻期望他有勇氣反抗不公的他人?不給他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卻要他不盲從,有個性?
這大概就像那個非著名笑話:“我讀書的時候你們嚴防死守就怕我早戀,結果我一點兒戀愛的經歷都沒有;二十幾歲大學一畢業就開始催我結婚……敢情談戀愛是不需要練習的,結婚是不需要談戀愛的,人生是可以速成的!”
人生無法速成。家長也不能。死抱著好些個“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外向”、“孩子不講禮貌怎么辦”的文章并不會讓你成為一位好父母。當然,這樣的父母,已經比那些相信棍棒解決一切問題的家長要好得多了。雖然骨子里的邏輯還是一樣:拿把剪刀,看到不順眼的枝葉,就剪一剪。
剪一刀是容易的,不剪而成材才困難。沒有一棵大樹是剪出來的,能剪出來的,都是盆栽和園藝。樹猶如此,何況于人?
是的,人。當了家長,別忘記自己首先是個人,面對的那個孩子,也是個人。基于此,慢慢自照,慢慢成長,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不壞的家長。
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