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節那天,由于某人在微信朋友圈曬了一條不知道誰送給他的愛心早餐,內心所產生的不安、沮喪與無端的猜疑和無望之情致使自己一氣之下啟用了微信的新功能——關閉朋友圈入口。從此以后,刷朋友圈的習慣就此消失不見了。盡管每天還會按耐不住而發幾條朋友圈以尋求存在感,但至少每天如同皇帝般審閱他人朋友圈的“任務”結束了。雖然曾經也關閉過朋友圈更新提醒的小紅點提示,但這一次卻更為徹底,再也不會因為手賤而打開朋友圈入口了。
開始的幾天,感覺到世界寂靜了不少。這似乎有些鴕鳥把腦袋埋進沙堆的意味,可是卻習慣這樣的寧靜,因為伴隨而來的是心靈的平靜。不再因為誰發了什么而大喜大悲,也不再因為刷朋友圈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然而,世界真的就此寂寞了嗎?
其實也沒有。朋友圈雖是關閉了的,看公眾號的習慣沒有戒掉,發朋友圈的習慣也沒有停止,雖然每次發朋友圈會小斟酌一下意義何在,可還是不知不覺中發了許多自己的感悟......每天的碎片時間里,大部分依然“浪費”于微信之中。轉眼之間,兩個星期過去了。雖未戒掉微信,卻漸漸喜歡上了這樣不看朋友圈的生活,并且,想要繼續延續下去。
那么,在這沒有朋友圈卻也沒有停止被微信綁架的半個月里,具體有些什么感受呢?收獲的小體會,也寫下來供大家一覽。
第一,微信朋友圈是大家的生活動態+社會新聞、日常信息、潮流等等的集合,公眾號則傳遞的只是社會新聞、潮流導向等信息內容。因此關閉朋友圈卻依然閱讀公眾號信息,至少短時間內并不會與社會脫節。大概因為自己關注的訂閱號比較多吧,因此如今大家愛看什么電視劇、說些什么流行語、穿衣打扮時興什么便可以得到適當地了解,與同事和朋友們的日常交流并不會產生斷層與隔閡。要說真有什么不了解的,那可能是不知道某些人最近的動向罷了。不過,手賤的自己有時依然會點開一些朋友的微信相冊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啥。這純屬于有選擇性地主動接收信息,而不像刷朋友圈時那樣,被動接收了大量不想看的、甚至無用的信息,以至于對生活造成的多半是干擾而不是引導。
第二,自從關閉朋友圈以后,心情確實是淡定了不少。這種淡定有一部分是因為逃避信息以后所產生的心理鎮靜,然而還有另一部分則是體現在休息日的時候,并不再覺得非得是出門活動才更有意義了。曾經空閑了就刷朋友圈,所以每每看到身邊的小伙伴們曬著吃喝玩樂的圖片,潛意識中就覺得如果自己不也這么做就顯得吃虧了一樣,于是不由自主地也玩著,曬著,并且忙于修圖、忙于編輯那些精美的文字與信息......終于使得自己的朋友圈變得風光無限,收獲著他人的贊。只是這么一來,讀書與思索的時間少了,居家好好整理物品、整理心情的時間沒了~~
體會最深刻的就是清明假期的那三天時間了。最后一天愣是沒有出門,在家把該加班加點的工作完成了,中間穿插著換洗衣物、整理房間、逛街心公園等環節,同時還可以放放背景音樂~~不用看朋友圈的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內心是平衡的,因為不用再刷著朋友圈對比著他人一天的光彩與自己一天的平淡無奇,其成果就是完成了所有的瑣事和自己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必做的加班工作。那一天才發現,原來假期并不非得是出去浪、夜夜笙歌才得以豐富,其實選擇一會兒宅在家里,將居室打點干凈,在陽臺小坐,品一杯茶,也是極其愜意并且充實的~~最重要的是,這種快樂源于自己的內心,那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快樂與幸福。不發、不看朋友圈,其實最重要的是為了自己而活。
第三,不看朋友圈以后的自己每天清早與傍晚在通勤的地鐵上依然“刷”著微信。刷的是什么?一是更加深入地閱讀某些優質公眾號,二是選擇一些微課報名。從前只顧著關注朋友圈了解大家的日常動態,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常常會令自己顧不上關注一些訂閱的公眾號,可如今沒了負擔,終于可以專心致志地閱讀了~~并且閱讀得多了,也逐漸分辨出那些文章是真正優質的深度好文,哪些文章的觀點只是以偏概全~~哪怕是發朋友圈分享,也容易選擇更加有深度的內容,不至于與觀點不同者爭論起來,引發不必要的誤會。還有就是養成了報名微課的好習慣,學會選擇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吸收。
在這里推薦幾個自己常瀏覽的,也是個人認為的優質公眾號:
社會熱點類:上海發布(實時信息,參考必用)、青春上海、魅力上海、申工社(各項福利信息及生活小常識匯聚)
穿衣美容類:大餅穿搭札記(教女性如何搭配)、美麗說、凱蘭高·天氣美搭、奢侈品時尚(潮流導向)
人生哲理即思維匯聚類:十點讀書(有好文也有糟文,看你如何鑒別)、每日豆瓣(觀點大雜燴)、微故事文摘(文筆不錯)、婉兮清揚(一個九零后美女開的公眾號,個人喜歡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文筆)、我們心里都有病(一個心理學女青年開的公眾號)
微課、學習類:開言英語(趣味英語學習)、選擇自己(微課報名及深度好文)、湯小小(一個菇涼開的公眾號,據說可以報名寫作課)
停止朋友圈的最后一點啟發則是,忽然發現微信相冊與朋友圈可以有寫日記的功能。在這個繁忙的時代,我們感悟很多,卻迫于時間的緊湊與精力的碎片化很難能夠靜坐在書桌前每天寫篇日記,即使有專門的APP,毅力不夠的話堅持也是極其困難的~~但事實上,我們發朋友圈的過程,不同樣也是一個記錄自己生活的過程嗎?只是我們一般發給別人看,多了修飾,少了真實。但如果只是選擇合適的分組,或者設置“盡自己可見”呢?其實寫下一點話語,配上一些圖片,也是在寫日記了。并且這樣的記日記方式簡單易行,不用長篇大論,記錄碎片化的瞬間感受也同樣可以起到鍛煉文筆與每日內省的功能。與此同時,文字配上圖片還可以起到保存的作用,只要微信號不丟失,日記也就不會丟失,也能夠適時刪除手機里的無用內存信息圖片,意義其實是多方面的。
當然,不刷朋友圈也有不便之處,比如健身房、舞蹈房的課程信息有時會遺漏,對同事和朋友發朋友圈的一些動態有可能后知后覺~~所能做的只能是盡量主動去關注一些“重要人物”的微信相冊。但自己權衡起利弊來還是暫時會選擇繼續停刷朋友圈。因為真正的人際互動來源于生活,停止點贊,停止評論并不會對你的人際關系產生太大的影響,而僅僅要通過朋友圈去維持的朋友關系,其實并不真正值得維護,或者是那并不是長久之計。
今后的日子仍會繼續關閉朋友圈,并給自己發公開朋友圈的數量設定額度~~愿一個月之后,對此會有更多,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