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部多經項目啟動運營,第一場全員賣大米。早上大米到貨后,伙伴們各種商圈運營起來,發朋友圈、各物業群等。
我在發完朋友圈一會兒就有好幾個朋友跟帖報數量忙得不亦樂乎。到2點多賣出18包大米,因都是在家附近的朋友需要,我答應送貨。心想這兩天老公在家陪讀,想讓他幫忙送幾家,掛電話沒接,發微信沒回,換做以前我一定氣炸了,會放下手頭的工作把他找到說教一通。
下班后,開車把大米運回家,按門鈴是老公開門的,桌上是他煮的豐盛晚餐,有我愛吃的油蛤、干煎剝皮魚…,嘴里塞滿菜才想起問他今天為啥沒接我電話,微信也沒回,老公說出去買菜,手機放家里充電。心想今天還好沒發飆,要不今晚的愛心餐就吃沒補了。
晚餐后老公主動騎電動車陪我去送大米。回家聽完老師的課,我就把今天當下的事分析一下。
1、為什么會對他沒接電話,回微信生氣?因為覺得沒被看見
2、為什么我要求被看見很重要 ?? ? ? ? ? ? 因為我需要被認可
3、為什么我總是需要別人的認可?? ? ? ? ? 因為我沒有安全感
通過這幾天自由書寫,看到了自己部分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在兒時自己的需求不被父母看見、關注或者回應,甚至以否定、轉移、評判的方法處理,長大后就會通過各種方式求得更多人的關注。
甚至有可能這個人的父母就是極度自戀的人,要求孩子都按自己的安排來。由于一直以來,父母允許只關心成績等外在滿足他們需要的內容,這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心需求和痛苦都未被合理關注。在感受不到安全感的前提下,他們便會把父母需要的面具戴在自己的臉上,通過二三十年的表演將面具化成了自己。
簡而言之,小時候不被父母看見,長大了就要讓全世界都看見。
所以會顯示出過分的自信,并通過打擊別人來體現自己的成就。在公眾場合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并經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去給別人建議和指導,但對別人又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在親密關系中,這樣的人往往會樂于扮演為家庭犧牲的那個角色,他們用這樣的愛的方式來獲取對方的關注,但往往越是缺愛的人就越會遇到另一個缺愛的人。于是在一段關系中,兩個極度自戀者就會相互折磨。
以上借用冥想小班每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