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之作{做個快樂的讀書人}中,談到女兒為了沖進讀量最多排行榜,囫圇吞棗,書是讀了,當劉墉反問其感悟時,卻支支吾吾。
劉墉言道:讀書不在多,在于讀懂,沉下心與作者交流思想,和澆花一樣,無心隨意噴灑,表面花草沾滿了水,但是根莖卻沒吸收到水分。
隨意讀書,不僅花了時間,卻勞無所獲,而且暴殄天物,這簡直就是在犯罪。
這種罪,我還不厭其煩地犯了好幾回。
我是囤書魔王,本著假期好好投資自己的心,在圖書館刮搜一堆書回家,卻只是堆在角落;常一本書讀了一遍發出“這本書是好書”的感慨之后,就再也沒下文了;外表在讀書,內層思緒亂飛是我的常態,只是看起來在讀書。
常穩不住一個躁動的心。
但讀書,恰恰需要一顆安靜的心。
不管是趙周老師拆書法,標星法,等各種方法,不能沉下心閱讀,再好的方法也是花拳繡腿。
在休學間,懷著求知好奇同時安靜的心,我一年內讀完了108本書,那段經歷,是我思維、認知、觀念被刷新提升的時候,從書中獲得不少力量,使我扛過病痛帶來的心理折磨。
反觀現在,焦躁且急功近利,專心和耐心成了奢望,好書好課常淺嘗輒止。
bryan原著老師,課程質量上乘,受到學生好評,我見過最安靜的讀書人,常常備課到半夜,專心安靜,創制量驚人。
語言祖師爺-拉丁語有句話叫Carpe diem,為活在當下之意,意思是過去和將來對當下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而是要懷著安靜的心,盡情投入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