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到戒掉抱怨再到看得見別人的好,這是一套完整的讓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世界里活得更開心更樂觀的方法論。
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要認真呵護、體察我們生活的世界,耐心地觀察我們對這個世界做出的反應以及這個世界給我們的反饋;然后就是要 戒掉這個最大的惡習——抱怨,一方面因為它不僅僅對解決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只會暴露我們的無知,另一方面強化了我們對世界的錯誤認知,甚至讓我們變成一個負能量滿身的人;再到看得見別人的好,這是四個階段的過渡過程:
一、 你不好,我也不好
二、 你好,我不好
三、 我好,你不好
四、 我好,你也好
第一個階段是被嚴重壓抑的過程,這樣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要么唯唯諾諾地成為第二個階段的人,要么反抗過于激烈成為第三個階段,以自我為中心,別人都不好的階段,不知為什么我對第一個階段感悟不是很明確,可能因為小時候的事情大都不記得了,但成長的過程仔細回顧才會發現一直在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之間徘徊,比如剛剛上小學的時候總覺得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所以就一直覺得,你好,但是我不好;再到后來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異,覺得身邊的同學有太多的缺點,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覺得自己挺好的;再到后來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發現更多比較優秀的人,于是又陷入第二個階段,這樣往復的循環卻不自知。
剛開始發布音頻版復習文章的時候我還不是很在意,因為只字不差地閱讀能力是重要且必須地,而且專欄的文章都學過了我有必要看復習版嗎?復習了之后才會發現,有些道理我居然腦袋里一點都沒有印象,這讓我有點吃驚,于是在復習了音頻版的文章之后,我再認真去回顧我的認知和我做到的事情我就下定決心將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做等等都記錄下來,尤其這幾篇連續的文章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從來都沒悟透這些道理。
在第二和第三個階段徘徊的終極原因大抵是腦中根深蒂固的輸贏思想,而不是共贏思維,思維模式的轉換代表著認知的升級,元認知能力的啟動,社會這個大蛋糕不會因為被人分走一塊就消失不見,也不會因為和人合作就減弱了自己的那一部分,而是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將這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因此想明白了這一點又怎么會抱著輸贏思維呢?
我們很大可能上會被初次印象所影響,殊不知每個人身體里在元認知能力未曾啟動的情況下都有許多中面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剛上學不久的小學生,在學校可能是一個乖巧聽老師話的勞動模范,在家里就可能是一個亂發脾氣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們不能僅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一面之緣就對別人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印象,也許今天發現了一個人比較好玩的一面,明天又發現了他脾氣不太好的一面,就像談戀愛一樣,最初在一起的時候是因為雙方優勢、陽光的一面在一起,但要是長久地在一起則是要更多地擁抱對方的缺點。
當然,我們成長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性格穩定的人,通過元認知能力的調動,不斷地深化一些概念和思想,讓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