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感情里也是會有拖延癥的,刷新了我的認知。
朋友小A不忍看我在孤單一人,好心介紹了她的男同事B先生給我認識,得益與現在發達的網絡,相親只需要互加微信就可以,B先生一上來就說:“XX城房價太高,我買不起,在老家有套房子在供,吧啦吧啦的。沒過多久就見面了,見面之后,我對B的好感還是很強烈的。
至此之后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有半年B都在外省常駐,另外半年B與我同省不同城,我們平均每兩周見一次,打卡見面,吃飯或看電影,然后各自回家。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上微信聊天,白天不聯絡,聊天也是你來我往的20句內結束。沒有怎么挑明過彼此的關系,不知道男生是不是都覺得事實勝于表白,表白是電視或電影的情節。我也不懂這樣算不算交往,只是感覺自己對B先生的好感在逐漸消失,漸漸的已經開始厭煩這種打卡見面,聊天了。
沒有開始的感情,也無所謂結束,我感覺不到自己喜歡B先生,也感受不到B先生喜歡我,最初的好感就在一年里被拖沒了,也許大家都過了適婚年齡,都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彼此合適就是在一起最好的理由,我知道他是合適的,卻沒有辦法違心的告訴他,我是喜歡你的。
思前想后,到底要不要說清楚,詢問了身邊的好友,有人建議我不要再挑剔了,生活哪有那么多風花雪月,感覺兩個字太虛了,有人建議我,既然不喜歡,就不要勉強了。
最終我選擇了坦白,B先生問我,你對我是不是沒感覺,是啊,現在真的的感覺,每天跟你打卡聊天,尬聊的那幾句都是我費盡心思擠出來的,實在是無言以對。B聽后,隔了很久,發過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他是認真想跟我好好過,他可以慢慢改來適應我的需求,讓我考慮一下。
我認真的回顧了這一年左右的互動,僅僅依靠最初的好感,感情沒有任何升溫,沒有關心,打卡式的約會并未有加深理解,我討厭這種打卡,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又能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