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上,常常會對老師提出巨大的挑戰。幼兒到兒童的過渡中,學生們的差異化很大。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自控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很難堅持 40 分鐘的學習活動。往往一節課下來,老師急得焦頭爛額,學生玩得自得其樂。組織好低年級課堂教學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前提。開學已經兩天,我的班級還完全沒有打開過語文書,整個班級仍舊處于適應課堂訓練中。一個并沒有準備好基本學習習慣和了解課堂規則的班級是無法將學習進行下去的。
? ? ? ?低年級最常見的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之一是口令。口令起到很好的針對全體,規范行為的作用。它使得學生能獲得明確、具體的信息,以調節其行動,從而達到課堂組織的目的。比如一二三、請安靜。小眼睛,看老師。為什么這些口令能起到較好的課堂管理作用呢?一是因為口令是幼兒園常用的課堂組織方法,對學生來說很熟悉。還有一個是口令朗朗上口,師生對話,經過一定的訓練,能讓學生形成條件反射,按照口令要求進行行動。口令往往押韻,朗朗上口,游戲式一問一答,課堂使用效果不錯,常常在推送文章中看到各式各樣的口令大全,比較受老師們的歡迎。
? ? ? ?但是課堂如果在組織教學中充滿了這些對答式的口令,貫穿課堂活動始終,反而讓課堂呈現出一種吵鬧的狀態。原本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將課堂中出現的散亂現象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恢復,卻發現口令在孩子眼中只是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很快會“膩”,這時候學生的配合度開始下降,教師又要再次進行組織。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時不時地停下當前的活動,使用口令去調整課堂,課堂教學活動也將一直被打斷,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反而降低,那么課堂的高效則無從談起。那要如何進行更好的調整呢?
? ? ? ? 口令應該少而精。簡潔而高效的表達,僅僅在較多學生脫離當前所組織的學習活動時候使用。這時的口令,是借助口令本身語言的表達和對答這種形式來提醒教室里學生。偶爾的“一二三,請安靜”,能夠更好維護這個口令的效果。
? ? ? 課堂除了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觀察的能力。所以,在這兩天的組織教學中,我們訓練的是無聲的口令,也就是課堂動作。教師通過和學生商定好的動作,來進行課堂的組織。進入教室,如果學生還沒完成課堂準備,那么教師模擬學生雙手擺好坐正的姿勢。這個動作是提示學生背挺直,人坐正。課堂中,有同學走神或者吵鬧,教師輕拍肩膀,則是無聲的示意和提醒。有同學需要上衛生間,則舉手示意“3“,意味人有三急,教師點頭即可輕輕離開教室,不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進行。如果表現很好,伸出大拇指點贊。這樣課堂上,教師無需用過多的語言,學生就可以通過動作了解當前要求,這樣可以減少口令或者教師組織紀律等占據的課堂時間,課堂進行更加順暢,學習活動也不會被打斷。
? ? ? 課堂教學的動作組織同樣可以延申到同伴之間。當同伴出現走神時候,輕拍肩膀提醒。同伴發出聲音在聊天,手指在嘴邊做個“噓”的動作。沒有按照要求拿出書,也輕拍肩膀,指指自己的書,用動作進行無聲的示意。 這樣類似“靜默”的游戲更加受到歡迎,并且學生們會興致勃勃去研究,如何用最簡單的動作讓同伴馬上知道自己要表達些什么。這樣的課堂,不會出現此起彼伏的“告狀”:“老師,他一直說話。”“老師,他的書還沒交。”很多的小問題,在同伴之間就已經解決了。
? ? ? 口令和動作的有效結合,靈活運用,能讓課堂靜下來,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專注,讓低年級的課堂明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