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應該簡單易行,而且高效。你會發現,無論學什么方法,如果難以堅持,就極有可能導致半途而廢。
比如減肥,有人介紹各種所謂的妙招。你聽完之后,熱血沸騰,覺得這下有救了。可一段時間過去,你發現你很難操作,很難堅持。
原因就在于,方法不夠簡單易行。所謂大道至簡,往往“一劍封喉”。
公元 14 世紀,英國薩里的奧卡姆提出了“剃刀原理”。
他所主張的“思維經濟原則”,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因為他叫奧卡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句話稱為“奧卡姆剃刀”。
簡單易行的習慣,同樣符合剃刀原理。不會增加你額外的負擔。
讓你源源不斷有東西可寫的5個習慣,人人都可以養成。因為它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記憶,用一張圖來表示:
看到這張圖,是不是覺得這太簡單,沒內涵。其實,關鍵在于:
1.聽什么?怎么聽?
2.讀什么?怎么讀?
3.找什么?怎么找?
4.寫什么?怎么寫?
下面結合我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給大家。
1.收聽有意義的節目
聽,是一種極其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學習方式。聽,不需要固定在某個位置,對空間的依賴性較弱,比起看,有獨特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聽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在聽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聽覺內容轉化為某種形象,呈現在腦海里。
例如,我們聽一首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腦海里就可以浮現山水花鳥的景象。這其實是訓練了我們的想象能力。同時,聽可以解放眼睛,讓我們在不受約束的狀態下輕松獲取知識。
著名的《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在路邊擺茶攤,聽人講故事,而后記下素材,慢慢寫成的。
聽是多好的一種收集素材的方式!
聽什么內容呢?
我比較贊同情感類、故事類或者文學類的節目。因為干貨類節目,最好一邊收聽,一邊做筆記,便于后期更好消化吸收。收聽情感類、故事類、文學類內容,無需刻意做筆記,只要有感受、體驗或者某一種觸動就ok。
聽完之后,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記下你的感受、領悟。這時可以用錘子便簽(手機小軟件),很快捷地記錄就可以。
記住,這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就是寫作的素材或者“導火線”。
久而久之,你會嘗到甜頭。
我的一篇小小說《愛轉角》,其實就是聽完一個小故事,覺得很有感觸。隨手記下了“愛轉角”三個字。后來就寫成文章了。
2.說出你此刻的感受
說,是人類最重要的表達形式。用筆寫,其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說。能說會道,通常是口才好的表現。但是,能說不一定會寫。
怎樣才能既能說,又會寫呢?
說出感受,并且記下來,就是個不錯的辦法。很多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我們只限于想想,卻不會去寫。
走在馬路上,突然看到一位母親用腳踹她的孩子。你一定會有某種感受躍入腦海。
此時,應該怎么做呢?先說出你的感受,而后記下來!如果只是在腦海里過了一下念頭,你可能轉身就忘了當初讓你心有所動的一件事、一剎那、一個人。
當然不是非要告訴別人的那種“說”。只要把自己腦海里閃現的念頭,通過說,清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培養自己把寫作變成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狀態。
作家深入生活,首先要做的也是感受生活,然后記錄。
古時候,詩人常會“騎驢寫詩”。詩人們騎驢巡游、觀光、賞景,無俗務壓身,無急事糾纏,無利祿拖累,生活閑適,時間充沛,放浪林泉之間,身如閑云野鶴,與毛驢互伴,從容行進,隨處棲息。而后,心有所感,脫口說出,也就成了詩,然后修改完善,遂成佳作。
說和寫連通,筆走龍蛇也不難。
3.每天花30分鐘讀書
讀書,這已經老生常談的事了。如何做好?
先要了解讀書的分類。一種是無功利的讀書法,一種是功利的讀書法。簡單說,前者是毫無目的讀書法,讀書為了消遣、娛樂,當然你可以說消遣娛樂也是一種目的。后者是為了解決某一種問題而讀書,這是帶著明確目的讀書法。
這兩種讀書狀態,各有千秋。我們不妨根據每天的不同狀況,選用合適的方法。
假如我今天很累。那就選擇娛樂式的讀書,讓自己享受書籍帶來的樂趣,放松自己。
相反,假如我今天精力充沛,那么不妨讀上一段《時間管理》《普通寫作學教程》《趣談寫作》《拆掉思維里的墻》之類的書吧。相信,這類干貨類的書籍,一定能讓你享受一頓知識大餐。這時候,你啟動的是功利性讀書法。
無論是哪種狀態的讀書法,你一定多少會有些想法。記下來!哪怕只是一個詞。千萬不要苛求完美!誰說寫讀后感,就非要長篇大論的?!
記下你的零星感受和念頭才最重要。
很多作家和科學家,常有記錄靈感的習慣。哪怕是夢里出現好的念頭,一醒來就馬上記下來。
寫作,最重要的是有料!料的雛形,可大可小,可長可短。
不拘一格,記下想法,便是佳作的種子。
4.在群里找相關話題
孔子說,《詩》可以興、觀、群、怨。說的是,人們圍繞一個有內容的知識產品(《詩》),可以展開群體性的研討活動。
時至今日,微信群把孔子說的“群”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各種各樣的學習群,人人都可以各抒己見。移動互聯網,為大家創造了不受時空約束的“群聊”舞臺。
在群聊里面,各種思想、觀點如同吉光片羽,熠熠生輝。如果我們在掏出手機,查看群聊信息的時候,順帶關注其中有感觸、有意義的內容,寫作話題不用愁了。
拿我自己來說,《高效寫作學習的完美四步》,就是抓住群聊里一句話寫出來的。
這世界不缺少寫作話題,缺的是發現話題的眼睛。
用好群聊,足不出戶,“采花釀蜜”,寫出佳作。
5.在便簽記下一句話
最簡單有效的寫作方式,就是從記下一句話開始。
遠古人有“結繩記事”的方法。雖說不能準確無誤對應某件事,但至少可以幫助記憶事件的多寡。在寫作道路上,我們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一氣呵成”,揮筆就寫出一篇大作。
要保持寫作熱情,持續寫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寫變得“簡單”!
一句話!這是我能夠堅持寫作最緊要的秘訣。隨時隨刻,記下一句話,寫作素材源源不斷“跟”過來。
5個習慣,可以概括為聽、說、讀、找、寫。好方法,簡單易行而且有效。
朱熹在其《觀書有感》中寫到: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愿你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讓寫作成為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知之,好之,樂之。
寫作精進人生!余老詩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