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是大家公認的好孩子,文明禮貌、規規矩矩、聽話懂事。每天從幼兒園回來會把一天中發生的事一件件講給媽媽聽,老師批評了誰、誰不好好吃飯、誰和誰打架、自己中午吃的什么、睡沒睡覺,這些事每天都像給領導匯報工作一樣說給媽媽聽。
媽媽感覺軒軒這樣做很乖,這是她要求軒軒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果哪天軒軒不想說,她就吼軒軒。
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孩子的描述,來了解孩子的日常,知道孩子有沒有在幼兒園受欺負。
但是隨著軒軒年齡越來越大。孩子什么事都要媽媽指點才去做,甚至在幼兒園被欺負了都不知道反抗。媽媽很焦慮,擔心孩子將來會不適應社會。
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乖、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并且“你家孩子真聽話”也成了很多父母引以為豪的稱贊。孩子真的事事都聽父母話就好了嗎?
上面說的軒軒是很聽媽媽的話,讓他說什么他就說什么,不讓說就不說。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也不少,事事依靠父母,長大了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創新精神,甚至到了社會上還希望像依靠父母一樣依靠同事、朋友。
馬莉雅的父母平時對她要求非常嚴格,每次不聽父母的話,爸爸就懲罰的很厲害。有時還對她大打出手。
馬莉雅害怕父母的懲罰,就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在父母嚴格的教育下,她的學習成績也一直非常優秀,是老師、家長心中的好孩子。
可是等到馬莉雅考上大學后,沒有了父母的約束,壓抑十幾年的心理突然可以放松了,開始嘗試抽煙、逃課、奇裝異服等等以前父母不讓接觸的東西,成了和父母對著干的叛逆孩子。
難道父母讓孩子聽話就不好嗎?也不是不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規則。那時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適當地讓孩子不聽話,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是父母必須知道的。
有的父母也許會說“孩子不聽話,想干啥就干啥,那還得了呀!”
關鍵是父母要知道孩子聽話是迫于父母的壓力和權威,還是發自內心的聽話,如果只是害怕父母的懲罰,被動地聽話,那么孩子總有離開父母的一天,到時孩子會有兩種表現。
一種習慣了按父母的要求辦事,一旦離開父母就無所適從。在生活中會有自卑、恐懼、焦慮、抑郁的癥狀。嚴重的可能會得心里疾病。
另一種情況就是叛逆,一旦離開父母,沒有父母的約束就像開閘的洪水放任自流。以前父母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想嘗試。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漫漫路途中,不要再用“乖、聽話”成為評判好孩子的標準,作為父母要盡量多理解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擁有獨立個性、獨立的思考才是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
【無戒365寫作挑戰極限營第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