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CPA如何報考?
我在報名前了解到:CPA每年大約10月份考試、4月份報名,必須在5年之內通過專業6科,最難的三門分別是會計、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第一次報名建議不要同時報最難的,最好一門難的搭配一門相對容易的,比如說應該是會計和稅法的搭配而不是會計與審計、財管的搭配,一次不要報太多科,報太多反而可能一科都過不了……
我想在大家第一次準備報名之前,應該或多或少都會聽到這些“建議”。總歸,決定還是得自己做。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如何報考需要考慮以下3方面的因素:時間、專業基礎和考試策略。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你有多想考過CPA的問題。我因為太想,因為我獅子座好強的性格,因為還有沒去實習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必須考過。
既然一定要過,那就得定目標。目標就得根據以上三個因素來綜合考慮。以我自己為例:我6月份之前有上課等其他的事情,所以我準備從7月13號開始復習,9月7號開學之后有其他事要忙,所以,滿打滿算,我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復習;我不是會計專業,除了自學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以外,我沒有任何財務學習經歷,基本可以算0基礎;我想要拿證的話,最好能夠趁著在學校至少把很難的都過了,想想如果你過了經濟法、戰略之類的,審計卻怎么也考不過,那到最后也是白搭,所以我總體上采取從難到易的考試策略。綜合以上因素,我就選擇在第一年報了會計和財管,第二年報了審計搭配戰略。
具體怎么復習的?
我每天復習時間大概從早8點至晚10點,午飯和午休時間1.5小時,晚飯和散步時間1.5小時,每兩周預留一晚上看電影時間。
我從2014年7月13號開始看財務成本管理,大概在8月5號左右結束第一遍復習。回家待了五天,8月10號開始會計復習,到9月7號復習完一遍。9月8號至考試前進行第二輪復習和考前8套卷的練習。
看著這些日期都很不經意,但是仔細看,會發現其實我大概都留一個月完整的時間進行每一科目的第一輪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會制定每一天的目標,比如說,一般難度章,我會要求自己一天學習完,較難章我會要求自己3至4天完成,容易章我可能會要求自己一天完成2至3章,任務完不成,下自習繼續看。在這里,我也必須強調,我的第一遍學習質量是很高的,并不是走馬觀花,我會在學習了幾章后及時復習一下再接著學習新內容,這一點真的很受用,大家覺得可行的也可以試試。
第一遍學習的高質量就使得開學后的第二遍復習非常的輕松,也讓自己信心倍增,自然能夠順利通過,而且平均分有70幾分。
所以,如果問我怎么復習,我想說以下幾點:
第一,對整本書章節的難易程度有個大致了解,判斷難易程度其實很簡單,看輔導書每一章有多少頁篇幅就大概知道;
第二,跟著網絡課程學,把每個知識點吃透,不要想著第二遍再重來,建議沒基礎的同學不要加速視頻,表面上看是節省了時間,實質上有可能你思路跟不上,反而效率很低,我在那四門課程學習的時候從來沒有加速過,現在復習稅法試著加速,發現還是不太適合我;
第三,有沒有必要報班?我從沒有報班的習慣,基本都是自學,在網上找視頻看。當然,有的上班族或者覺得報班學習更有效的同學們可以選擇報班;
第四,建議教材和輔導書都買,互補使用,有的同學只買輔導書,從不看教材,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細節的遺漏,造成考試失敗,我認為兩者缺一不可。
通過了四科,我想對這四科的難易程度談一下自己的親身感受吧,當然,是對于我這種0基礎學員而言。復習的最吃力的是審計,最喜歡的是財管,最有趣的是會計,最輕松的是戰略。現在在復習稅法,覺得很繁瑣。
審計是真的很難很難,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視。總之學進去了,都是樂趣。CPA之路,說難不難,說簡單是真不簡單,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說到底,如我般的普通人,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全力以赴,我相信CPA也就沒什么好怕的,也只不過是你幾十載光陰中很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