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47歲離開證券交易所,從零改行作畫,在理想的荒島度過余生

當度過的往日成了黑白照片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像一個異人一樣存活在這個世上,他的思想,世俗的禁錮圈不住他。他從來就沒有把任何的人、事、物放在過心上,他蔑視所謂的社會情感,他認為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這樣的他無疑是沒有同類的,獨來獨往即是他常態,他唯一找尋的就只有自己生的意義吧。所幸終其一生的探尋他還是如愿了,說到底上帝還是眷顧他的,哪怕他的眼里也并沒有上帝這種東西的存在。

視線拉到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過上了現世安穩的生活,當最底層的物質生存條件得到了滿足,開始探尋生命的意義就變得自然,這也印證了馬斯洛需求的層次理論的合理性。然而并沒有多少人會有斯特里克蘭德的勇氣,多少我們對生命的探尋始終中規中矩,絲毫談不及為其做出的幾何努力和付出。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作為一個社會概念里的人的確很不合格,深受世人所詬病,他人生的大事每一件都能稱之為出格,用現在的話評價他,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性格怪異,情商極低。

現在讓我說說他的大事記吧,他的故事每一件都可以供人掰開了揉碎了八卦再八卦,極富戲劇性。

斯特里克蘭德自己有一個很體面的工作,他是一個證券交易所的職工,收入高且穩定。他還取了一個貌美端莊的妻子,二人自由戀愛喜結連理過著相敬如賓的幸福生活。除此之外,他們還育有一兒一女,孩子們健康、活潑可愛,富有靈性。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好,有高收入,有高質量的社交圈子,他們過著人人艷羨的美好生活。

毛姆說:

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

是啊,上帝可真一點兒都不會偷工減料呢。一輩子好像很長,滴滴答答的秒針要轉幾個圈才是一輩子,不得而知,感覺伴著滴答聲我們被催眠了,日子變得漫長的很。可是,我們忘不了的是,上帝之手悄無聲息的把日子磨得很細,就像幸福:你還未好好端詳,他就消失不見。

一個夫妻和諧、兒女雙全的幸福家庭發生了任何一絲變故,都是沒有人會相信的,但是它發生了,的的確確發生了,斯特里克蘭德留下一紙書信:三言兩語的交待,就把過去的前半生一筆勾銷了,那一年斯特里克蘭德已經47歲了。

妻子一點都沒曾發覺他有任何特別的想法、舉動,比如說:男主有了小三,她女人的直覺有所覺察……

結果并沒有,眾說紛紜的猜測都只是流言,而流言死于流產。斯特里克蘭德凈身出戶,住在破舊的旅館里,從零開始了自己的繪畫生涯……

用毛姆的話說,他或許是: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他放棄安適的生活,開始拿起畫筆畫心中的伊甸園,這是抬頭看見了月光了吧,六便士他許是真的不是很在乎。

可人終究是俗人,理想沒有支撐,現實要多骨感就有多骨感。

斯特里克蘭德待在一個逼仄的空間里,那個空間既是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實現理想的畫室所在。因為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拮據日子,他瘦了,原先的衣褲他因為撐不起來,衣服掛在身上哪哪都顯得空蕩蕩的,兩頰的顴骨也分明的突顯出,蓄起來的特色紅胡子也為他增添了新貌,這些改變他明顯有了滄桑感。

貧窮總會以它最大的能量阻擋你前進的腳步。斯特里克蘭德在巴黎流浪了三五年,可是成名離他很遠、很遠……他的畫無人能入得了眼,人們棄之如敝履,避之如猛獸,除了一個傻子。

那個傻子,不,應該是一個可愛但結局可悲的瘋子,他叫尹夫,他認定斯特里克蘭德就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

或許他就是這么認為的: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盡管身體相互依傍卻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

這是天才的悲哀嗎,他們有思想有智慧,只是世人啊并不能知曉其與生俱來所深藏的大寶藏。作為天才懷才原來有一條必經的路途——一條孤獨成長的路。

伊夫獨具慧眼盡力給予克蘭德以鼓勵與幫助,可是克蘭德不會接受別人對他的好啊,他生性怪癖冷淡,他向來不關心別人對他的看法,你對他好不好他不會放在心上,你對他上心與否只當是你自主支配的自愿性行為罷了……

在克蘭德病入膏肓之際,伊夫不遺余力的幫助了他,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休養病情,交待妻子盡心的照顧好他的起居。

接下來的劇情不是,克蘭德在尹夫夫妻兩的幫助下最后功成名就的故事,而是克蘭德在被精心的照顧下的確病情痊愈了,接下來,克蘭德化客為主、鳩占鵲巢霸占了尹夫的畫室,克蘭德的內心對尹夫有感激的吧,畢竟伊夫也是他生命中的一個伯樂吧,但你看不出來他想什么。

或許他們矛盾的關系只能這么理解吧:

我那時還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看過原著的看客應該會清楚的記得,克蘭德扮演了農夫與蛇的故事,他不僅霸占了救命恩人兼伯樂的畫室還奪走了伊夫的妻子。克蘭德對尹夫談不上愛,只是伊夫的夫人卻愛上了克蘭德并深陷其中。伊夫和他夫人這對角色的性格塑造、情節描寫也真足夠波動人心,遺憾的是他們最后并沒有一個happy? ending,低姿態一心期盼妻子回心轉意的伊夫等來了妻子服草酸自殺的消息。

悲痛欲絕的伊夫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療養心上的疤痕,克蘭德沒心沒肺繼續過他的后半生。

之所以克蘭德會心安理得的過后半生是因為他的信仰原來是這樣的: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干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么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克蘭德走了,再一次逃離了生活,他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最后幸運的是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居然找到了理想的居所,并且再也不曾離開過。

那個讓克蘭德安度晚年的地方,在一個叫做塔希提的太平洋小島上。在那里,他又經人介紹和當地的一個年輕土著女子組建了新的家庭。

那個土著女子叫阿塔,她對克蘭德屬于一見鐘情吧,也或許只是因為在她眼里克蘭德是個長得不錯的白人(那時的社會環境是白人比較優人一等),不管怎樣,他們在一起了。克蘭德再一次的回歸到家庭生活中來,只不過這一次不同的是他感到心安,他不再想逃離了繼續尋找著什么東西了,那漂浮的東西終于安分了下來。

克蘭德的晚年在我們看來是凄慘的:物質條件匱乏使得他沒有充足的畫布和顏料作畫,他的小兒子夭折葬在芒果樹下,自己也因麻風病備受折磨,最后失明了還堅持作畫直到大作完成才咽氣歇筆。

但他的內心是富足的,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尋覓到原以為只存于心底的海島上成家、作畫,那個原始林里蓋著的木屋,屋里四壁繪著的伊甸園完整了他對混沌初開的世界的探尋,他死的平靜。他吩咐阿塔在他死后一把火燒了他的杰作并把他一起葬在芒果樹下,他還真是始終如一的傲啊,他在告訴我們他已經自我完整了不在乎這個世界的看法了嗎……

這個禍害了三個女人的男人,在他死后成了人人稱贊的天才,當初在世人眼里渣的不能再渣的男人,他的故事一點一滴被人包裝過后廣為傳頌……

他的畫作也被有些人炒作之后水漲船高……

只是,誰還記得他當初的掙扎呢: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著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現世安穩

但希望你有夢請追

克蘭德的人生

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end

今晚是平安夜

祝快樂/蘋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