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是明朝初期一場著名的軍事政變,身為建文帝朱允炆親叔叔的燕王朱棣起兵奪取了帝位。朱棣率軍攻入金陵之后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結局到底怎樣?關于建文帝的下落,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成為明朝一大謎案。
一是殉國說。《明史》記載:“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還有這么一句:“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是清朝張庭玉主編,他也搞不清楚建文之迷,只好把矛盾的話都記上。實際上,大明萬歷帝和張居正也搞不清,萬歷曾問建文帝出亡之事,張居正回:此事國史無考!《明太宗實錄》有這么一段話:“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二是出海流亡說。有傳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個小島上過著自食其力的恬然隱居生活。當時中國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據說張士誠失敗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證建文帝避難泉州開元寺,并在開元寺揚帆出海,最終隱居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然而沒有更多的證據,僅僅是猜測而已。成祖朱棣擔心建文帝糾集當地的中國人,或者是以皇帝的身份號召南洋諸國興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鄭和數次下西洋,一為宣揚國威,一為尋找建文帝蹤跡。據《明史》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幣。”在鄭和的船隊里,還有一部分是錦衣衛,專門負責偵緝,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蹤跡,就不得而知了。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