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原始時代中依靠智慧廝殺成為大陸霸主的人類,現如如今,隨著科技現代化帶來的便利生活,反而越來越迷失自己,脆弱不堪!
3年紀的小朋友不想寫暑假作業跳樓!大學男生不滿女朋友分手跳下高架橋!產后女子攜帶孩子跳窗自殺……
絡繹不絕的自殺新聞,常常出現在各大熱點板面,作為局外人來看,常常會說,這都多大點事就死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呀。
人生來就有向上攀爬,自我實現價值的渴望,那又是什么讓人們走向極端,輕易放棄了 來之不易的生命呢?
其實“我們的世界并不堅固,它是非常脆弱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時刻都在發生,而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世界充滿了隨機事件,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與此同時,人類行為也是無法預測的,比如這個攜帶者新冠狀病毒走來的不一樣的2020 年。
不知道在生活的瑣事中,哪一件事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會說,減輕點,過去就好? 可是那些自己過不去的人怎么辦呢?
學著堅強只能是抗壓能力,抗摔打能力更好,抵抗生活危機更加的耐受,并不會讓我們更好。想要在這個總是出其不意的世界好好活著,需要擁有每一次觸底反彈的能力。
巴頓將軍說,“成功不是你站的有多高,而是失敗是可以再爬起來的速度和高度”。
觸底反彈的能力就是反脆弱,這一種能力可以在你無法應對眼前處境時,直面困苦,積極的開啟正想思維,去探索每一次痛苦中包含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反脆弱是塔勒布定義的一個全新概念,和脆弱剛好相反,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指出事物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前并不是束手無策的,完全可以扭虧為盈。這也就是“反脆弱”能力的精髓: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那如何才能擁有反脆弱的能力呢?
1. 凡事詳細未雨綢繆
面對不確定最好的不是以不變應萬變。而是需要更加精致的面對生活。計劃自己的人生,準備自己的人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我們可以堅持每月儲蓄,當疫情來臨,我們可以有應急款項面對沒有工作的日子;為了預防高發的女性婦科疾病,可以去打預防針,為家中的頂梁柱購買一份商業保險,以防萬一……
不難發現,想要讓生活不地震,最好的辦法,就是非常熱愛生活的每一面,為自己未雨綢繆,早做計劃。
2. 拒絕過度干預生活
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成年人越來脆弱和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中,長輩五花八門的溺愛是分不開的,一個從來沒有受過挫折的小孩子,融入社會時,就像從溫室走進了狂風暴雨的大自然,后果自然不容樂觀。
如果想要不那么脆弱和焦慮,就從自己開始去拒絕“父母的好意”,“愛人的保護”,“朋友的幫助”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可以自己做好一日三餐,不需要年邁的父母每日奔波,家庭生活的經營是兩人的齊頭并進,而不是一個人的負重前行,感謝同事朋友的好意,不要推諉,相信自己可以順利完成工作……
3. 不要把身家放到一個籃子里
當下繁忙的人們非常關注時間管理,高手們的建議是一定要詳細點把時間刻度化,清晰的知道自己每天做什么需要多長時間之外,還需要給自己合理分配板塊:工作時間,學習時間,休閑時間,親子時間……
理財中廣為人知的理念也是,不要把錢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同樣是這樣的建議,假設生活是一個杠鈴 一定要有所偏重,一邊多投入一些,一邊少放一些,這樣既有所偏重,也給自己留了后路。
新媒體時代,很多人做起了斜杠青年,白天的大學教授,周末的抖音網紅,晚上還有在青年路響應國家號召擺個地攤,越是積極的生活越是可以抗的住迎面而來的風浪。
結語:
塔勒布說,“反脆弱”的存在,說明世界不希望我們了解它,但它的魅力就來自于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它。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應該追求生命的意義,擁抱波動性。
生活總是在時刻變化著,就像一個六面體的魔方,你轉動一面,其他面也會跟著轉動,認真的生活,專注在當下,才會像《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小老鼠一樣,敏銳的嗅著這世界的變化,相信不論好的還是壞的,在其中一定可以找到從中受益的機會。
面對生命的獨一無二,開啟屬于自己的乘風破浪,勇往直前!